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9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18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3篇
法律   172篇
中国共产党   576篇
中国政治   785篇
政治理论   266篇
综合类   3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全球化思潮是当代核心而敏感的社会思潮。中国要顺利完成新世纪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参与全球化进程,离不开通过加强全球化思潮的引导,培养广大人民的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我们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深刻认识加强对这一思潮引导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要在立场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方面、在方法上明确引导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2.
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聚居区域,一旦发生灾害,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引发社会恐慌,使城市陷入危机。城市同时又是财富高度密集的区域,同样的灾害发生在城市容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城市  相似文献   
23.
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悄然兴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中日两国也互相担忧对方的民族主义思潮,这已成为影响两国国民相互理解与信赖的因素之一。如何准确把握对方的社会思潮,消除消极因素和误解,是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4.
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爆发的民族主义浪潮有其深刻的民族思想、社会背景、民族性格和社会基础。“莫斯科即第三罗马”观念、“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是其产生的思想渊源;解体造成的国力衰退和来自西方的压力是引爆的直接导火线;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两重性、矛盾性和非理性的特征是它的民族性格根源;“新俄罗斯人”、知识分子、军人和军工集团是它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5.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伊斯兰运动的复兴,促使原苏联地区特别是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并同时催生伊斯兰极端势力。苏联解体后,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一些觊觎国家政权和图谋实现民族独立的宗教极端势力,以"圣战"的名义向世俗政权发难并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致使中亚各国的安全和俄联邦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中亚和北高加索均属原苏联管辖的领土,这两个地区宗教极端势力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26.
任国强 《德国研究》2003,18(3):48-52
19世纪是德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并最终形成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后成为德国国歌的政治抒情诗“德国之歌” ,为把握该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对 2 0世纪德国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27.
赵灵敏 《南风窗》2007,(7):22-25
近日,资深杂技经纪人朋友宓先生打电话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在2月4日结束的第28届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上,参赛的一个中国杂技团因不满只获得银奖而在颁奖仪式结束后,集体将奖牌和证书放在台上后扬长而去。此事在法国引起轩然大波,观众席上嘘声一片,来颁奖的法国总统文化顾问意味深长地说:中国变了,拿银奖都不高兴了,但愿2008年奥运会时不会这样。杂技节的组委会则表示,明年是否邀请中国参赛要再考虑。  相似文献   
28.
冷战结束后 ,民族主义引发的冲突已成为当前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本文试图从历史比较的视角、建构主义的视角、现实主义的视角和浪漫主义的视角四种不同的角度 ,对当代民族主义新浪潮兴起的历史条件、功能及其特点作出分析。各种视角得出的结论虽不一致 ,甚至互相冲突 ,但对我们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印度近代民族主义政治改良运动走的是一条既坚持宗教与社会改革的精神革命取向,又充分适应民族自治与独立这一首要任务的“中道”。改良运动活动家们的思想探索、宣传与实际的争权行动,在印度的世俗化进程中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0.
钱玄同在日据时期保持晚节,是有关钱氏叙述中所着力彰显的重要情节,也在说明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等场合,作为有力证据被时常引用.不过,这一历史细节,却曾遭到过质问和怀疑.本文即以解答质疑入手,关注人物和思想的复杂性和情景性,进而分析质疑和反驳背后的方法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