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邱丹丹 《世纪桥》2014,(10):48-49
从"尊孔保教"到"尊孔不必保教"的变化,是梁启超尝试对康有为学术思想突破的表现,而梁氏学术思想的独立也为其日后政治思想不断发生变化的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梁启超对孔子文化的态度从"保"到"不必保"的变化为切入点,着重探讨"尊孔不必保教"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由此而反映出1900年后梁启超在政治思想上发生改变的学术踪迹。  相似文献   
102.
艾里香 《新湘评论》2012,(24):54-54
一门三院士,这在中国科学史上绝无仅有,即便是放之于世界,也是屈指可数。三院士是谁?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他们的父亲就是鼎鼎大名的梁启超。梁家满门俊秀,自然与梁启超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梁启超的《宝贝,你们好吗》(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家书,里面满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  相似文献   
103.
杜昌宏 《学习导报》2013,(16):18-19
不知怎么,翻看着新闻参评稿,思维之车一下滑向感叹词这个轨道。古文感叹用"兮",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用"噫",范仲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用"哉",梁启超"壮哉,我少年中国"。现代白话文用"啊"、用"呀"、用"哎"。古今文章不知读了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梦,是中国几代人的一个美好愿景。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用豪迈的诗句写下他对中国未来的期望:"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为了一个民族的美好梦想,世代中国人不管灾难多大、危机多綦重,都在不懈追求。心中的梦想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表述,但基本内容却惊人地一致,这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民族复兴托起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5.
邱丹丹 《世纪桥》2014,(12):75-76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维新变法的主要领袖,"尊孔保教"是其二人用以对抗旧派的思想武器。但与梁有为对"尊孔保教"的从一而终不同,梁启超在对待孔子的观念上,经历了从"尊孔保教"到"尊孔不必保教"的变化。本文从梁启超对康有为的学术师承和对其的学术突破两个角度,讨论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孔子观,以便更好地理解梁氏政治思想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06.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民国十一年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后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既为演讲,自然得讲究语言的可接受性,一不小心就会流于浅白。任公毕竟为大方之家,在他的笔下理与情、虚与实、质与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全篇仿佛气韵流动的山水画。其实,《敬业与乐业》不惟形式之美,犹在思想之力。  相似文献   
107.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可见,少年是明天的希望。少年强靠什么?无疑要靠教育。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大连对于教育的重视。"无会月"助推教育质量2013年3月,想在办公室堵到大连市教育局局长马瑞春有些难。开学整整4个工作日,她只有一个半天  相似文献   
108.
黄跃红 《求索》2012,(4):118-120
身处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梁启超,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民主共和制度以后的宪政前途,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认识;在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代言上表现出软弱性;在关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思想和实践上表现出缓进、妥协、务实的特性;在民族利益上也表现出真正的爱国主义精神。总之,在"过渡时代",其思想和行为上都表现出多变性特征,这与此一"过渡时代"的社会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9.
<正>一、先秦儒家与浙江人的自强不息精神"自强不息"一语,出自《周易·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914年冬,梁启超先生到清华大学讲演,讲题为《君子》,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说:"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虽遇  相似文献   
110.
老字号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乔 《北京观察》2010,(6):57-60
<正>梁启超、邓拓与老字号一爿老店,一家老字号,便是一部史。一百年、几百年的一家老字号,犹如一块历史的活化石,载着大量古人生活的信息。研究老字号,可以获知城市史、商业史、社会史、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