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93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梁启超曾经在1922年的一次演讲中,称杜甫为"情圣"。乍一听,谁也不信整天愁眉苦脸的杜工部是位"情场高手"。待听完《情圣杜甫》后,才知道讲的是杜甫如何为社会下层写作,如何从杜甫的为文为人,窥见他丰富的情感世界……依照梁启超对"情圣"的理解,将"情圣"的头衔复制给  相似文献   
42.
余显斌 《传承》2010,(10):56-57
清明不是节气,是一种情结,对游子来说。清明,古时又叫三月节。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说它是节气,是因为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最重要的是,这一天,每一个炎黄子孙,无论是远的还是近的,都  相似文献   
43.
于红 《党政论坛》2008,(11):43-45
一、党建理论语境下的舆论监督释义 在我国,第一个提出舆论监督的是梁启超。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第十七号上,发表了《警告我同业诸君》一文,文中说:“监督之道不一,约而论之,则法律上之监督、宗教上之监督、名誉上之监督是也。”其“名誉上之监督”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44.
<正>具而言,这是指清末立宪运动时梁启超的政治学和民初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政治学。如果《新青年》的政治学成为20世纪一百年来的政治学主流,那么,梁启超的政治学因其梁氏"保皇"之名,早已被历史亦即一百年的革命史弃之如敝屣。  相似文献   
45.
梁启超对于中国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近30年来,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的学术成果不断出现.文章将海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做一简要介评,对于深化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6.
首先要认识到,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一些人是否承认,它都是事实。我们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不中断的悠久文明。这样的文明,如果没有民族精神作支撑,是不会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几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  相似文献   
47.
清末维新派主要人物、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启蒙学者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潜心于著书立说,传道授业,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日,依然不顾身患严重疾病,或任教于大学讲坛,或钻研于斋室书案,他那生命不息著述不止的执著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代学人。  相似文献   
48.
梁启超在极力宣传政治变革时,也在文学革新上作了一些尝试。如倡导创作通俗读物,作为政治改革和“开民智”的辅助手段;提倡“文与言合”,革新旧式语言;实践“觉世”之文和“新式”诗歌。但梁启超的文学革新尝试一开始就留下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是“俚语”、“群书”的归属问题,其次是“觉世之文”的所指问题。梁启超戴着政治帽子的文学变革初露端倪时就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文学革新刚刚萌芽就受到了功利与审美、作者与读者、雅与俗、传统与创新诸多对立因素的困扰。而随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形势使梁启超并没有着力将文学改革发展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的一部分,他的文学改革也只是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49.
文章首先概述了梁氏《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内容概况。接着从注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确立了近现代以来学术史的研究范式;注重学术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实事求是、科学态度;语言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五个方面总结了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特点。最后分析了该著作存在的一些缺憾。总的来看,尽管它存在一些缺点,但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他在现代学术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50.
徐刚 《学习导报》2011,(20):41-42
号称“天朝大国”之清王朝土崩瓦解,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亦遂告结束,由是生出民国肇建之始的各种新潮旧流,各路仁人志士,及其合纵连横,聚散纠结,文采风流。其人物也众,其事件也繁,有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三公则旧朝崩坍、民国初生之风景大备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