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上官秋清 《南风窗》2007,(23):66-69
华文漪,1941年3月18日生,1954年考入华东戏曲研究所昆曲演员训练班,俗称昆大班,1962年毕业。工闺门旦,得朱传茗等"传"字辈昆曲老艺人及俞振飞、言慧珠等名师真传。60年代甫出道即享有"小梅兰芳"的美誉。1986年获戏曲梅花奖,1989年赴美定居,开始在海外传播昆曲艺  相似文献   
62.
詹国枢 《奋斗》2009,(5):59-59
元旦前夕,听说《梅兰芳》正在热映,来到单位附近万达影城,打算买票瞅瞅,进得影城,但见熙熙攘攘,人山人海,十几个放映厅里,电影排得满满登登。一小青年说,大爷您也想买《梅兰芳》呀?恐怕要排俩小时,且得等呢!看这阵势,知难而退。  相似文献   
63.
1959年初春,梅宅书房里很暗,只有窗前一点光亮。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披着一件深灰色的上衣,背门朝窗伏案认真地书写着.一连十多天都是这样。他那凝重的神态.融合着书房里的色调.似是一幅庄严的油画。夫人进屋轻问:“何不请秘书笔录或整理呢?”梅兰芳放下笔,郑重答道:“不,这不能请人代笔!”  相似文献   
64.
刘宏 《云南人大》2006,(3):48-48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琴棋书画方面也是高手。他曾就学于齐白石的门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传为佳谈。  相似文献   
65.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梅兰芳>汇聚了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安藤政信等巨星,剧情被分成了"死别"、"生离"、"聚散"三部分.  相似文献   
66.
上世纪50年代,以京剧大师梅兰芳为团长的京剧团赴日访演,轰动整个日本,其影响一直延伸到16年后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在日语里,中国人的姓名是按日语字母的发音拼读的,惟有“梅兰芳”三字保留了汉语发音,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迄今只有梅大师一位,京剧的魅力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67.
熊坤静 《党史纵横》2008,(1):55-55,54
1961年,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逝世不久,戏剧家田汉写下这首绝句,高度赞扬了梅兰芳在中国抗战时期所表现出的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68.
一部电影《梅兰芳》,重新激起人们对这位京剧名伶的兴趣,梨园行的家族传承有着自己的规矩,一直以来,素有“五世而斩”的说法,与传承了七代的谭派艺术相比,梅家不算风光。梅家后人中,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明承袭了“父业”,第三代中,梅家无一人唱戏,到了第四代,出了一个既喜欢唱戏又喜欢摇滚的梅玮。  相似文献   
69.
冯梅  刘莉 《党史文苑》2003,(2):32-37
中国京剧旦角第一派——“梅派”的鼻祖梅兰芳,是闻名中外的表演艺术大师,在他50多年的舞台生涯中,共排演400多出京戏,塑造了许多剧目角色,为繁荣发展祖国的京剧艺术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他还将国粹带出国门、冲向亚洲、征服欧美,使之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赢得举国欢腾。他蓄须八年,隐居上  相似文献   
70.
2006年4月下旬,京剧《梅兰芳》远赴德国,参加了在柏林举办的“文化记忆”演出活动。该剧由北京京剧艺术团与德国交响乐团共同完成,再一次向世界人民展示了现代京剧的魅力。近年来,中国京剧在海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中国京剧院已被邀请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