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故土方圆     
泰州光孝寺为东晋义熙年间始建,距今已近1600年。光孝寺为江淮名刹,是泰州文化古城之象征。原主体建筑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最吉祥殿)、藏经楼四进。另有钟板堂、西板堂、法堂、祖堂、斋堂、碧云丈室、千华戒台、钟楼、传汝楼、小休楼、厨库、左右廊庑,以及观音、地藏、韦驮等殿宇,共数百间。常住僧众千余人,戒徒四方云集,四时经声不断。其中乾隆后期僧定莲  相似文献   
72.
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份《京报》附设第一种周刊之《戏剧周刊》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因为梅兰芳所演《长坂坡》戏中的一句只有两个字的戏词所发生的一场“争论”。梅兰芳是人们喜爱的戏剧大师。自1904年阴历七月初七11岁那年,在北京广和楼第一次登台演昆腔《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到1913年11月20岁时,  相似文献   
73.
名人趣事     
《政府法制》2011,(17):22
君子与小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家人为他设宴饯行,并邀请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  相似文献   
74.
口下留德     
口德,即语言交流中的道德,"恶言不出口,苛言不留耳,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慎,驷马难追。历史上,"凡夫俗子,虽不能"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注重口德,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5.
刘文欣 《党的文献》2018,(3):122-124
一些关于南开学校时期周恩来戏剧活动的著作中,提到周恩来曾赴北京演出新剧《一元钱》并得到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亲切接见。然而,据史料考证,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的两次进京,都是观剧而非演剧。南开新剧团进京演剧《一元钱》是在1918年元旦之际,此时周恩来已经赴日留学。因此,梅兰芳没有观看过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时演的新剧。  相似文献   
76.
1956年3月,正在南京的梅兰芳接到堂兄梅秀冬的来信,希望梅兰芳回乡看看。3月7日,梅兰芳改变行程,带着妻子福芝芳、小儿子梅葆玖和剧团艺人,乘上了开往泰州的汽车。这是梅兰芳一生之中唯一一次踏上祖籍地——江苏省泰州市。他为家乡父老连演6场,轰动全城。在八天七夜的时间里,我有幸三次见到了梅兰芳先生,并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相似文献   
77.
李伶伶 《党政论坛》2008,(16):17-17
梅兰芳学画,拜过许多画家为师,与齐白石相识,是齐如山介绍的,时间是在1920年秋天。当时,齐白石存画界地位和吴昌硕相当,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誉。  相似文献   
78.
人们一定以为,那位被誉为“环球独一青衣”和位列“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是一位有独特的秉赋、非凡的天资的人。实际并非如此。据他的姑母回忆:在他八岁的时候,家里把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请来,替他说戏。那时一般开蒙的戏,无非是《二进宫》、《三娘教子》一类老腔老调的简单的玩艺儿。谁知,四句老腔,教了多时,他还不能上口。  相似文献   
79.
置身故居之中,望着四周拆迁的满地瓦砾,南边不远处就是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莫名有种孤岛观云,怅然若失之慨  相似文献   
80.
筑人 《小康》2005,(3):77-78
为了纪念梅兰芳大师110周年诞辰,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梅兰芳》。该片首次披露了两张梅兰芳的幼年照片,引起了社会各界及诸多戏迷的关注。近日,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梅兰芳画传》,再次将人们的关注焦点集中在了梅兰芳幼年的学艺生涯。梅兰芳是梅雨田和梅竹芬兄弟唯一的男孩,有了这个男婴,意味着这个梨园世家可以传承下去了。梅兰芳出生的那天,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22日,整个北京城的气氛很压抑。就在这天,李鸿章中堂被摘去了三眼花翎、褫去了黄马褂,北洋水师“济远号”战舰管带方伯谦因在10天前的海战中畏敌逃逸,也在这天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