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16篇
中国共产党   200篇
中国政治   547篇
政治理论   117篇
综合类   2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社会矛盾转化为群体性事件是结构性危机要素、突发性危机要素和过程性危机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结构性危机要素和突发性危机要素是危机形成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过程性要素是危机爆发的重要决定因素。上海的主要社会矛盾都属于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但对抗性有增强的趋势,而且多种主要社会问题碰头叠加、相互交织,社会风险日趋严峻,呈现...  相似文献   
52.
正国务院法制办9月9日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我国将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同时突出燃煤、机动车、扬尘等重点领域以及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53.
董泽宇 《党政论坛》2013,(15):58-60
预警是防范突发事件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极大地挽救受灾人群宝贵生命,减少经济财富损失与稳定社会安全秩序。目前,我国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在预警发布平台、渠道与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54.
环境风险作为当今风险时代的产物,有着显著的不确定性特征,由此使得权力机关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做出决策,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公民基本权利构成侵犯。对此,需要明确环境风险的内涵特征,推进环境风险控制的法律体系建设完善,实现对环境风险的合理合法控制。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环境风险控制的内涵特征,其次分析了环境风险控制法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环境风险控制的法律体系建设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员开展同类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网络空间内承载国家安全的重要载体,已成为网络空间安全的"必争之地",但我国尚未建立全面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体系.作者深入研究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相关政策标准,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营方面开展积极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提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营体系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框架.  相似文献   
56.
戒毒人员心理危机干预历来为戒毒场所心理矫治工作的重点.其中,心理危机预警是该项工作的前置关键环节,如能有效发挥作用,可以减少或降低戒毒人员受心理危机所致伤害.通过对相关工作的梳理,同时审视现行体系亟待改进优化之处,总结戒毒人员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57.
国内外研究表明,现金流量在财务困境企业与非财务困境企业之间有显著差异,现金流量具有财务预警能力。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在对现有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8.
刘树枝 《今日浙江》2009,(11):15-16
近年来,针对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情况,浙江省部分县市(区)转变维稳工作思路,参照经济安全预警评估的做法,积极从预防的角度推进维稳土作,对重大事项在实施之前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59.
透过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风险社会"的视角来审视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众多风险及其背后存在的治理难题,通过分析风险在现代社会所表现出的种种特征指出要建立与现代风险特征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必须在风险界定、风险临界阈值、责任分摊以及社会正义等方面有所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社会预警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0.
童潇 《实事求是》2009,(1):23-26
社会问题从本质上看是客观(物)和主观(人)双方双重建构的产物。因此,忽视主客观其中任何一方都将使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产生局限和偏差。在这个意义上,社会问题的消解策略应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人手,一方面解决主观建构的意识性,另一方面解决客观建构的存在性。建立社会预警机制和展开社会控制和管理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社会工作为社会问题治理提供了新的诉求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