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4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39篇
世界政治   34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4篇
法律   5038篇
中国共产党   823篇
中国政治   1935篇
政治理论   623篇
综合类   180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711篇
  2013年   766篇
  2012年   790篇
  2011年   826篇
  2010年   694篇
  2009年   804篇
  2008年   828篇
  2007年   703篇
  2006年   583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418篇
  2002年   460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正看齐,对党员干部来说,不是个人的小事,而是事关政治方向的大事;不是一般的品行要求,而是党性要求。向党章规定的基本标准看齐。党章规定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组织保障、行为规则和纪律约束,每一条都凝结着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每个党员都必须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进一步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  相似文献   
232.
不同国家对犯罪统计的规则存在差别。国内既有犯罪学理论成果较少对跨国犯罪数据统计规则中的本质性差别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具体分析中美两国针对杀人罪所采用的统计规则,发现两国分别从犯罪人角度统计和从受害人角度统计所获取的犯罪数据存在重大差异。审慎选择可比性强的犯罪数据,进行犯罪数据抽样调查,以及创建统一数据管理系统,有利于提升跨国犯罪比较研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33.
张伟 《证据科学》2015,(5):553-561
本文围绕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语境下非法证据的内涵展开论述,提出非法证据应当是通过违法手段获取的且侵犯了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证据,特别指出通过侦查谋略获取的证据一般不属于非法证据。非法证据的适用范围应当涵盖所有取证人非法获取的证据和所有证据种类,应当包括有罪和无罪证据,非法获取的符合客观事实的证据也应当包括在内。最后,文章还就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提出了建议,要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的概念和内涵并适当扩大其适用范围,并健全适用的例外制度,同时要规范排除规则和排除程序。  相似文献   
234.
王志芳 《东北亚论坛》2020,(1):100-112,128
中美之争是全球治理陷入当前困境的外在表现。全球化发展至今,军事等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不是全球治理最大的困扰,如何在全球权力结构变化之下调整治理思路、模式以应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具有跨界特征的问题才是当务之急。现有的全球治理具备了奥兰·扬所提出的国际制度变迁的内部矛盾、权力结构变化、外部压力等要素,已处于明显变革之中。与全球治理并行推进的《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2030议程"),以新型伙伴关系合作、多元化等核心理念获得了全球最大范围的支持,并由于具有显著的外部性而承载着全球治理的责任。"2030议程"在理念普适性和目标务实性方面的优势,为全球治理以可持续治理为新内涵实现理念的转换和相关实践提供了机会。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主导力量不足以及公共产品匮乏的现状,将严重制约全球可持续治理的落实。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导,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进相关国家、地区的有效发展和治理。~①中国在主动提供治理公共产品的同时,不断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多方参与分享的创新理念提高相关国家的参与能力,为国际可持续治理培育和储备支持力量,并推动解决治理变革的关键制约因素。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得到全球认可和支持,全球可持续治理将不断从中获得现实和潜在的改革动力。因此中国可以更多的担当,从全球可持续治理的角度,通过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充实,将"一带一路"倡议定位于全球可持续治理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35.
秋风 《法人》2006,(5):95-96
嘉利来案再次证明了,构建一个强大的中央法院系统,乃是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嘉利来股权争议案,已经走完可以设想到的行政、司法救济程序。但嘉利来方面主张,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正义。假如略微仔细地考察这些程序,也不能不承认,嘉利来要得到正义,确实比较困难。嘉利来公司首先寻求  相似文献   
236.
强制采样的法治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侦查实践中,强制采样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技术侦查手段,为了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寻求平衡,在今后的立法中,必须从强制采样的条件、审批程序、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等几方面对其进行必要的规制。  相似文献   
237.
在人类思想史上,正义或公正范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最早的正义思想产生于古希腊神话中,而从哲学的高度讨论正义问题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作了更为全面的论述。柏拉图将正义与德性、社会分工紧密联系起来。亚里士多德除了认真给正义下定义以外,还提出了关于分配正义的两个难题。古希腊正义思想对当代正义观有深刻的影响:麦金太尔的“正义是美德”的思想受柏拉图、亚氏影响甚深,而罗尔斯的“作为公平的正义”与诺齐克的“作为权利的正义”之争正是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分配正义的两个难题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238.
《理想国》中,人性(灵魂)始终是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他把灵魂分为三种状态:理性部分、无理性部分和激情,三种状态互不干扰就是正义最初的本质;每种灵魂状态分别在灵魂中占主导地位时就形成不同阶层的人。而不同阶层的人在国家中各安其位,就形成了正义的国家——理想国。柏拉图主张用教育促使人们灵魂转化——向“善”以达到理想国的实现。人性既是柏拉图教育理想的起点,又是终点。柏拉图提出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值得商榷,但它反省人性、追求“善”的精神正是当今教育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239.
240.
谷佳慧 《北方法学》2023,(5):131-145
数字时代的到来促使正义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围绕数字正义、数据正义、算法正义等概念讨论所引出的核心问题是:数字时代的正义观是传统正义模式的移植,还是基于科技发展衍生出的新型正义结构?实质上,数字时代正义的内涵已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传统正义观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因人工智能普及而降低,让位于技术理性;正义的作用对象扩大到机器行为,并因此产生算法公开的正义实现方式;正义的发生场域拓展到信息空间,出现场景正义和可视正义的新类别。正义内涵的变化带来了数字非正义问题,数字鸿沟、数字歧视以及数字强权成为区域和群体间不平等矛盾的新缘由。解决非正义难题需要建立全新的法律路径,在实在法层面合理分配数字权利,在程序法层面强化可视化纠纷解决方式,从而为数字正义的实现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