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民营经济”或“民营企业”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可以说,它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西方经济学都把“所有制”作为反映经济实体或企业的本质属性的首要标志。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明明是私人经济或私人企业,却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一词,正是在“所有制”这个反映经济本质属性标志上采取隐晦、规避的做法,这一用语在理论上是不确切的。为了私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有必要摒弃“民营”这个产权模糊的用语,为“民营经济”、“民营企业”正名。  相似文献   
82.
陈水扁上台后,一直在执行“台独”路线。碍于岛内外的局势和各方压力,“急独”走不通,他们就采取“渐进式台独”的手法,而“正名”、“去中国化”等伎俩,正是“渐进式台独”的招式。进入2007年,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的“正名”、  相似文献   
83.
从“确认”到“正名”:中国百年宪法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上看,自从1908年的《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先后颁布的众多中国宪法尽管千姿百态,但是,在这些宪法文本的背后,却包含着一个共同的特征:从确认到正名的内在逻辑线索。对中国百年宪法的内在逻辑而言,确认是起点,正名是终点。从这条内在的逻辑线索出发,有助于全面地解释中国百年宪法一系列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84.
刘剑康 《湖湘论坛》2010,23(4):62-63,74
<正>名,即通过准确的用词来正确地表达一定的概念。正名作为孔子的学术方法,带有肩负学术任务的使命,是要通过对国家生活中礼法制度和名分等级的正确表达,以解决社会政治和伦理关系中的问题,要求人们谨言不苟。孔子热爱古代文化,在学术方法上有"好古"唯实的一面;而为了充实其学,则以"敏求"的方法来吸纳各方面的知识,所以他"不耻而下问",且"学无常师"。  相似文献   
85.
《学理论》2020,(6)
荀子正名思想,在继承孔子名实相符的基础上,对制名的原则、名实的辩证关系进行详细的论证,从而形成了一套客观性、功利性的礼义道德规范,其所强调的天人相分、化性起伪和隆礼重法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6.
孔子于"正名"的阐发,置于蒯辄父子争卫的语境下,向来有今文、古文经学两种解释脉络。两条脉络皆有意在《论语》与《春秋》之间找到弥合一些表面抵牾的途径,只不过即便在近世以来合取今古的尝试中,寻求解释的一贯之道仍以倾向古文经者为著。如果关注"正名"中"言无所苟""阙疑慎言"的立言原则,可以发现言教与解惑两个层级之间以及《论语》与其他经史之间的一贯。  相似文献   
87.
新一代青年工人的诉求值得注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正名”:他们就是“工人” 农民工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推算,2009年度全国外出就业和本地非农从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总数约达2.3亿人,他们中绝大部分已是“中国工人”的主体。当我们谈论“工人状况”、“工人权益”、  相似文献   
88.
崔晨 《北京观察》2011,(11):12-14
"柔滑得如丝绸一样","松软得可以弹起来"……你是否经常被这样的食品广告词所吸引?其实,食品的美妙口感与诱人品相很大程度借助于食品添加剂。此时,你是不是因担忧食品安全而放弃购买和食用呢?近年来,从"三聚氰胺奶粉""、红心鸭蛋",到"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89.
《求贤》2014,(3):12-15
近日.天津市召开科技奖励大会,隆重表彰荣获201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单位和个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声华、李正铝荣获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  相似文献   
90.
正日前,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签署2014年第12号总统决定书,正式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把"支那"(cina)改称"中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华人在所居住国积极参政与融入,华人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包括印尼在内的不少国家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本国立法或政府机构调整国家政策,承认华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纷纷为华人"正名"。但是,仍有国家无视歧视华人历史的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