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1篇
  免费   51篇
各国政治   163篇
工人农民   102篇
世界政治   2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8篇
法律   510篇
中国共产党   1168篇
中国政治   1993篇
政治理论   359篇
综合类   4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湖北丹江口市是一座典型的新城,1958年才开始修建。但它又算得上一座地地道道的古城,因为丹江口市并非“凭空而生”,而是一座移民之城,其前身,便是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均州。  相似文献   
102.
段玉梅 《党课》2013,(21):105-106
入冬了,天气越发地冷。这样的日子,我的思绪常飘落到遥远的童年,怀念家里那温馨的缸腌小菜。我们家有一只一米多高的腌菜缸,外面还有精美的凤尾花纹。菜腌好了,还要精心保存,把它们都放在腌菜缸里,上面再压上几块大石头,把腌菜精心地压在盐水下面,以免变质。天冷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3.
马丽平 《人大研究》2012,(3):2-F0002
黎明的翅膀打开三千河山的梦想 苦难的绳索扣进骨头的子民 用亿万双手托起了蓝色海洋上的不朽光芒  相似文献   
104.
当今学界,形象学研究如火如荼,业已成为了新的热点。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朱美禄教授的专著《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就是对形象学,特别是自塑形象的研究。由于资料功夫扎实,理论探讨深入,为这一领域增添了一抹光彩。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战争,几乎都以中国的屈辱失败而告终,但也使其"闭关锁国"和自绝于世界变得不可能,从而被迫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莘莘学子负笈海外",  相似文献   
105.
抗日战争时期,“二四”之难与黔南事变是贵州本土直面日军而发生的历史事件,它既带给了当地民众各种战时苦难,又给转徙大西南的各类文化人植入创伤体验.基于挖掘整理档案、原始报刊史料,可以部分复原文学书写与此类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6.
2014年11月16日,由上海师范大学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作家协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都市文化进程与当代都市文学高峰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当代上海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刘晓敏教授、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马文运秘书长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会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殷国明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作家协会、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  相似文献   
107.
原民喜是一位亲身经历过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作家。本文从作家身世背景出发探讨作家个人经历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解析其原爆文学先河之作《夏之花》的艺术特征。并通过《废墟之上》、《破坏的序曲》等作品把握其原爆题材文学作品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08.
正夏志清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及生死的问题:"人是没有梦的,死掉了就死掉了。靠着我的书,我还可以多活几年。"如今,这位曾以独到眼光发掘出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并最早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引进西方高等学府的老人,以92岁的耄耋之龄辞世。正如他所言,他的思想在作品中声光永存。《围城》是最有趣的小说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曾说  相似文献   
109.
正母亲目不识丁,却是儿子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引路人……父亲和祖父原籍山东省荣成,他们目不识丁。上溯十八代乃至二十八代,尽是文盲,尽是穷苦农民。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逼迫,随村人"闯关东"来到了哈尔滨。他是我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建筑工人。他转折了我们这一梁姓家族的成分。我在小说《父亲》中,用两万余纪实性的文字,为他这个农民出身的"工人阶级"立了一篇小传。从转折的意义讲,他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0.
一月·大寒     
林清玄 《党课》2012,(1):1-1
冷也到了顶点了。高也高到极限了。日光下的寒林没有一丝杂质,空气里的冰冷仿佛来自故乡遥远的北国,带着一些相思,还有细微几至不可辨认的骆驼的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