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2篇
  免费   51篇
各国政治   163篇
工人农民   102篇
世界政治   2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8篇
法律   511篇
中国共产党   1168篇
中国政治   1993篇
政治理论   359篇
综合类   4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541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703篇
  2009年   40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丁珂 《前线》2014,(5):127-127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自古以来,描述牡丹雍容华贵,艳压群芳的诗句不胜枚举,而早在北齐人杨子华的画中,亦出现了描绘得分毫毕现的牡丹图。无论是在唐诗宋词的文学意象还是在中国画的审美图景中,牡丹都象征着一种声色之美与性情之畅完美融合的盛世精神。  相似文献   
272.
会员隽语     
《民主》2014,(3):64-64
<正>李光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针对现在社会上光怪陆离的文化现象,我觉得我们应该允许多种文化表现形式存在。文化没有国界,大家相互沟通交流,各抒己见,互相交锋。但是一个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是不能改变的。只有与时代紧密相连,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才能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发挥文化应有的作用。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问题就是民生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渐趋多元和个性化。因  相似文献   
273.
中秋节四咏     
送爽金风百鸟喧,肥焦甜蔗麦成川。 欣逢盛世琪花艳,喜见清衢桂魄圆。 港澳归宗四海钦,神舟翔宇九天巡。 民殷国富宏图丽,禹甸狂歌载舞还。  相似文献   
274.
鸟儿窝     
刘月社 《先锋队》2011,(2):61-61
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小雪,使渴望已久的人们在惊喜之余不约而同地奔向公园,堆雪人、打雪仗、观雪景,拍雪照,清冷的公园一下子喧腾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275.
武夷山     
踩着武夷历史的幽径通道,在丹山碧水的画境中,任由奔流的思绪遨游岁月的云霄,去感受历史的回音。  相似文献   
276.
正吴宓(1894-1978),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曾赴美留学哈佛大学,先后在国立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成都燕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41年当选国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者。著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相似文献   
277.
人生如梦,猛回首不禁吃了一惊:文学梦伴我度过了近四十年。年轻时和许多同伴一样,有过五彩缤纷的梦,命运让文学梦与我结了缘。那年党报发起七一征文,我将一位退休工人的事迹编成一首短诗寄给报社,  相似文献   
278.
看点     
《中国人大》2011,(22):4-4
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第八次全国作代会在京开幕11月22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79.
叶辛是中国知青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当今文坛上为数不多的常青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始终关注的是在相同背景下一代人的命运,关注的是人的心灵深处和精神世界。他的探索和追问,赋予了作品以文学的深度、力度和厚度,因而倍受读者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80.
温贺 《学理论》2011,(27):91-92
赵树理及其创作从40年代至今就一直是评论界言说的对象。40年代后期他的创作就被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而获得了的赞誉;新中国成立后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时有起伏。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展示赵树理的文学观,进而分析他在建国后所遭遇的困惑和所经历的浮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