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1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71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806篇
中国政治   1260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2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知识产权》2007,17(1):F0004-F0004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兴建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与鄂钢、柳钢联合重组后,武钢集团已成为年产钢2000万吨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位居中国冶金行业前列。  相似文献   
12.
最近,多家电视台热播长篇电视剧《江塘集中营》,将观众带到了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许多观众可能不知道,该剧是根据抗战时期的真人真事——发生在南京浦口战俘营的三次暴动进行艺术加工而成的。它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反抗外国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与光辉品德。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既是武汉"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实现武汉率先崛起的基本保证。武汉建国以来的历史,就是为构建和谐武汉不懈奋斗的历史。当前,在实施中部崛起的战略决策中,武汉只有构建一个科学创新型、成果共享型、发展有序型和道德高尚型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缩小与东部地区先进城市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张荫梧是何许人也?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有名的反共顽固派。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的演讲中。强烈谴责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到处放火,在湖南闹平江惨案,在河北闹张荫梧打八路军……毛泽东在演讲中痛骂张荫梧这类人是“丧尽天良的坏蛋”,“当一个民族在敌人深入国土的时候,他们还要闹磨擦,闹惨案,闹分裂”。  相似文献   
15.
陈新林 《政策》2002,(6):51-51
华容区位于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市交叉辐射之中,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区内山水资源丰富,丘岗密布,湖泊众多,发展特色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几年来,华容区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市场调产业,围绕产业调特色,围绕特色调规模,已取得初步成效。 抓样板引导,解决农民“小富即安不想调”的问题 鼓励干部从事特色种养,办点引导.发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单位参与农业开发,创办样板基地,推动基地建设和产业调整,从而实施“官引民富、官帮民富、官带民富”。去年以来,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  相似文献   
16.
《政策》2005,(1):56-57
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学阳,以振兴民族工业、发展电信事业为己任,带领企业员工艰苦创业,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陈云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思想,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是陈云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纪律建设等方面,其内容丰富、颇具特色,为我们党的组织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配合国内的抗日斗争,在提倡国货运动的同时,海外华侨在居住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这场深入持久,有组织、有纲领地开展着的运动既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势力,又在经济方面支援和配合了祖国的抗战,从而在双重意义上支持了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武汉文化与其他城市文化的区别在哪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以为这实际上是三个问题:第一,武汉文化的基础是什么?第二,武汉文化属何种类型及其如何演化?第三,武汉文化的独特之处何在?弄清了基础,就比较容易弄清其类型及演化,弄清了前两个问题,再与其他城市一比较,也就显现武汉文化的独特之处了。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经济事业有组织地迁入四川、云南、贵州,促进了这一区域近代经济的大发展。经济事业的内迁,加速了的西南区域中心城市的进步。西南区域的发展奠定了其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