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叶德辉其人     
在长沙的岳麓书院门口,挂有一副令湖南人感觉很爽的楹联,叫做"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八个字,口气之大,底气之足,常为湘人自豪地提及。如果就晚清咸同以来的湖南而言,其时人才成批量地涌现,以致有"文武湘军"之说,可见这副楹联,倒也是不算夸张的描写。到了清末民初,自打那位嚣张文人叶德辉,闹得不亦乐乎之后,1927年夏历三月初十日,终于被农民协会五花大绑,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中国近代转型时期以日本为媒介移植西方法律制度的个案事例研究。着重关注的是清末官绅对日考察,不同于已有较多成果的清末留日研究。据《申报》记载,包括浙江在内的十省于1906年联合派遣正佐官员五十名赴日考察监狱。该史料已为相关研究者所关注,但这些"调查日本监狱员"在日考察的实际状况和回国后的活动至今不为人知。在梳理浙江省派员名单,挖掘其在日活动史料基础上,进一步追踪其中三人回国后在浙江省监狱改良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馆藏赴俄华工名像手本(中文、俄文),其内容不仅包括华工的身份信息、出入境签注,还附有俄国雇用中国人的规定,作用和性质与劳务身份证明、护照相似,是研究俄国华工历史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追溯俄语教育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历史,必须研究俄罗斯文馆、京师同文馆、俄文兴育学堂、俄文学堂、广州同文馆等几个教育机构的教学概况以及在中国俄语教学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1年辛亥革命为时间段,以北京和黑龙江这两个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俄语教育机构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的道德救世思潮并非某个阶级、阶层的思想意识,而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它大致经历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民国初期三个时期。此一思潮以人为主体,主要围绕道德思维、道德理想、道德精神、道德责任、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实践等方面展开。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近代志士仁人献身经邦济国、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6.
张勤 《河北法学》2007,25(1):194-200
律师惩戒制度对维持律师队伍的道德水准和专业素质起着规范和监督作用.在本质上这一制度反映出律师行业的自治性和国家对这一行业监督、管理和控制的互动关系.民初北洋政府时期在律师惩戒领域实行的是两级两审制:由高等审判厅推事组成的律师惩戒会是初审机构,由大理院推事组成的复审查律师惩戒会是复审机构.这一时期的律师惩戒事宜几乎完全被司法机构所垄断,律师公会被排除在外.就制度渊源而论,北洋时期的律师惩戒制度是对大陆法系中日本制度的借鉴,而有别于德国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7.
清末警察创办初期,各地规制不一。清末新政后期,清廷实行官制改革,划一警制,于各省添设巡警道,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省级警察机构。辛亥鼎革中,光复各省在革命浪潮下,摈弃前清固有官僚体制,裁撤巡警道,设内务部或民政部、民政司等机构掌理该省警务。而清廷控制的北方各省巡警道仍旧存在。南北和谈,民国建立,北京国民政府在政局稳固后,重新划一警制,各省警务统归内务司掌理。辛亥前后,省级警务机构屡有变迁,反映出近代警察制度移植中国后不断调适,但警察取代旧有治安体系已渐成事实。  相似文献   
18.
田海洋 《求索》2011,(9):231-234
民初公民教育兴起同当时国内教育思想与社会现实状况,以及西方公民教育思潮勃兴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民初政治共和理想之下,一批有强烈忧患意识的教育人士大量导入与传播西方公民教育思想,并结合国内社会现实与教育需要积极探究。由于特定的历史境遇以及受自身文化传统的影响,德国公民教育思想尤其是凯斯泰纳的有关思想成为了当时中国教育舞台上最活跃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社会变迁与流行思潮的一种情绪表达.清末民初的革命之歌与保皇之歌,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思想暗涌.革命歌曲以其特殊的艺术形式与传播效果,一度担起了唤醒民众、鼓舞士气、号召革命的历史责任,而不合时宜的保皇歌曲却更加激起了人们对腐朽政权的唾弃.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学堂乐歌一个颇具时代特色的主题,“军国民教育”在清末民初为一些爱国志士所鼓吹,军国民教育之歌应运而生.总的来看,军国民教育之歌经历了从学堂乐歌到军歌、从报国鼓吹到革命动员、从边塞诗韵到丛林歌声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