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91.
《台声》2008,(10)
北京的现代化建设使古城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然而,历史在递嬗过程中并非一切都从头开始.对于旧城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尊重与保护,北京城是有过教训的.举办奥运会,北京吸收历史教训,充分尊重了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这正是一种时代的进步.8年来,在奥运的镜鉴之下,北京走向成熟.注视鸟巢火炬的熄灭,奥运已成为过去,它留下一笔庞大的遗产——有形的与无形的.面对奥运遗产,我们看到了一条全新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92.
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罪犯作业发生、发展时期,罪犯作业的发生、发展不仅需要刑罚制度的保证,同时作为一项经济内容,更需要财政的保障。关于罪犯作业经费来源的考察说明,清末民初时期罪犯作业经费的保障是相当微弱的,财政拨款难以固定。多种搜求经费的方式展现了罪犯作业经费投入的困窘状况,从一个侧面表达了罪犯作业的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93.
女子教育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重大课题。近代女子教育在我国女子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清末民初山西女子学校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论述了这一时期山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师资发展状况,以对当今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4.
杨早 《同舟共进》2010,(5):62-65
【谁的北京?】自1421年(明永乐十九年)成祖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至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复改北京为北平,北京在五百余年问一直是中国的首都。清代前期满汉分居内外城,界限分明,城市公共生活的特征尚不明显。清末民初,满汉杂处,且大量来自外地的官吏、教员、学生、文人遍布九城,形成了近代北京独有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95.
本文从台湾进士许南英、丘逢甲和汪春源1895年离台内渡以后在福建及其邻省广东、江西之种种遭遇,记取清末民初的某些社会变迁和某些社会问题:新学兴起与科举变革,“癸卯学制”、废除科举与私塾、学堂的改良,以及诬讼、迷信、烟赌、教案、械斗和“银贵钱贱”。本文认为,许南英、丘逢甲和汪春源诸人在大陆身处和面对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和社会问题,勉力维护“新政”、改良社会,其顺应潮流、追求进步的事迹值得纪念。  相似文献   
196.
民初选举诉讼面临法律内容不尽完善、地方各级审判厅审判人员专业素养良莠不齐、对选举诉讼比较陌生等诸多问题。大理院充分发挥高素质专业人才聚集的优势,通过对选举上告案件的审理,以判决书的形式回答了社会上对选举讼案审理中的疑问,对地方各级审判厅在审理此类案件中存在的偏差进行了纠正,实际上起到了补充立法的作用。当然,大理院毕竟职司司法,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它解决选举诉讼中的所有问题。这些在《最新司法判词》收录的大理院选举讼案判决书中均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97.
吴爱萍 《求索》2010,(10):131-133
清末民初的宪政是在近代中国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师法西方的产物,晚清时期形成了两种关于制度变革的宪政理念,即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君主立宪理念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共和理念,并在清末民初时期发生了从君主立宪理念向民主共和理念的演进,这一演进反映出历史发展的必然。同时,由于晚清中国社会特殊的社会性质、复杂的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也决定了清末民初宪政理念的形成和演进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8.
魏东 《天津人大》2010,(12):40-41
2010年11月13日,惊悉新闻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著名报人范敬宜先生突然离世。噩耗传来,万分悲痛,2002年夏季与先生相处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99.
周琼 《人民公安》2014,(8):23-23
<正>我国自清末民初以来,大城市就开始出现住宅问题。其中又以住房短缺、房租高涨、房屋租赁关系混乱最为突出。八年抗战,更是让这一问题雪上加霜。1932年12月1日出版的《中央日报》曾用"突飞猛进"和"一日千里之势"来描述当时广州房租的上涨,一间房的租金在5年之内翻了3倍,房租占到生活开支的近三分之一。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曾出台了多条法律法规,意在对出租屋管理进行规范,化解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00.
清末民初的留日学生群体,不仅是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支新生社会力量,而且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最为活跃的阶层。他们以学习法政、军事以及师范类专业为主,力求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以实现挽救民族危亡与振兴中华的愿望。其在宣传民主进步思潮、参加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促进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推动我国近代化变革的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