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赵鸿娟 《思想战线》2002,28(4):41-44
清末民初虽然时间跨度不到 2 0年 ,但却是一个社会经济变迁较大时代。甲午战败 ,民族危机严重 ,以“振兴工商”为中心的“新政”成了濒临倾覆的清王朝挽救危机的主要手段。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政府也以“振兴实业”作为稳固其政权的重要方针。为此 ,相继颁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笔者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实行的由上而下的一系列经济制度改革 ,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由此揭示推进和制约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从娱乐的角度介绍了清末民初时期一种新的娱乐方式——电影,通过对它的如何传入中国,怎样被中国观众接受,以及电影放映场所等方面的考察,指出这一时期电影在中国的曲折坎坷的经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观众精神上的依托,成为娱乐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3.
张丽洪 《传承》2008,(16):52-53
本文从娱乐的角度介绍了清末民初时期一种新的娱乐方式——电影,通过对它的如何传入中国,怎样被中国观众接受,以及电影放映场所等方面的考察,指出这一时期电影在中国的曲折坎坷的经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已经成为观众精神上的依托,成为娱乐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4.
报人品格     
游宇明 《奋斗》2007,(3):54-55
一直喜欢看《中国青年报》,尽管43岁的我已经很不年轻了。《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青年话题”常常能言人之所未言、人之不敢言,觉得特别入心。而《中国青年报》办得这样好,原因就在于它拥有一批充满血性的报人。  相似文献   
25.
清末民初,实业界和教育界有识之士在江苏各地创办了许多女子职业学校,向学生传授应用性知识,以培养女子技工和女性实业家.但由于全赖个人捐资办学,疏于统一管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学校定位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尽管如此,当时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仍构成了江苏教育近代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改善了女子的生存状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江苏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26.
1927年10月4日,年近6旬的前中国北洋政府总理陆征祥在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修道院正式出家,成为一名修道士。陆征祥,堪称清末民初的一位外交奇才,但却因在袁世凯逼迫下,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背上了骂名。  相似文献   
27.
灾情吹响“集结号”。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德阳日报社迅即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新闻报道、报纸发行、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各负其责分工到位。办公楼成了危房不能办公,他们将采编中心搬到车库里继续工作,车库成了新闻报道的神经中枢。临时编辑部24小时连轴转,没有截稿时间,不管分内分外。  相似文献   
28.
清末民初商会裁判权的确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 《求索》2010,(6):243-246
自清末设立商会以来,裁判商事纠纷始终是商会的主要职能之一,而商会与政府也就此权限展开了博弈。从商务局到商会,再至商会商事公断处,商会裁判权经历了一个从确立到发展的过程,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学习吸收了外来文化,既是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历史产物,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商事司法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民初商会裁判权的确立与发展历史,是近代中国司法变革的一个缩影,折射出近代中国法律变革的艰难与曲折。  相似文献   
29.
华尔佳 《民主》2009,(11):36-37
今年国庆期间.我有幸收到了一本图文并茂、墨香馨馥的书——《见证·老报人镜头下的中国进步史》。作者是年逾八旬的资深报人贺家宝先生。贺老先生1925年出生于山东德州,1943年在济南上中学时秘密参加共产党,参加抗日斗争。1946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期间,半工半读,兼任北平《新民报》记者,深入社会,曾报道抗议美军强奸北平女大学生沈崇的暴行、  相似文献   
30.
传统的民间赈灾活动中,虽然不乏女性的参与,但与男性相比不过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末民初,女性在赈灾活动中的角色、规模、手段、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界的赈灾实践为民初女性参政热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近代民间义赈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