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2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11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41.
吴亚明 《黄埔》2013,(5):48-52
一、台北故宫举办“溯源与拓展——岭南画派特展” “溯源与拓展——岭南画派特展”1日起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场,展出晚清民初岭南画派9位代表画家的90幅经典画作。  相似文献   
242.
张文显 《中国法律》2007,(1):9-11,60-64
一、中国法学教育的回观与反思 中国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私塾性质的法学教育,至汉唐时期已经相当发展。不过,正规的、职业化的法学教育则是清末民初出现的.  相似文献   
243.
在世界法制史上,法律移植和法律融合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各国法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国宪法》输入中国,并对中国发生影响的过程,就是中国移植《美国宪法》及其制度,并以之为蓝本改造本土法,使两者并存融合的过程。探究这一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国近代法制,以及在转型时期如何吸收外国法都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44.
孙姣 《传承》2010,(33):84-85
《大公报》是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民营报纸之一,由英敛之1902年创办于天津,至今仍在香港刊行,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1941年,《大公报》成为第一份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授予荣誉奖的亚洲报纸。1980年,其更成为联合国推荐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三大报纸之一。建国后,受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学术界多将《大公报》定义成国民党的喉舌报纸,其中以"小骂大帮忙"的观点最为著名,对该报政治立场等方面进行了激烈批判。90年代后期,对其研究逐渐出现了不同声音,肯定了它在近代报刊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近十年来,特别是自2002年《大公报》诞辰一百周年以来,学术界关于它的研究逐渐客观深入,着眼于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探索出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成果颇丰。但目前为止,关于此类成果的整理总结并不多见,唯见2004年浙江大学陈建生博士发表过一篇关于"新记公司"时期的大公报学术史述略,[1]尚未见到其他类型成果整理。故拟就对内地近十年来《大公报》的研究作一个大致梳理,以期能对读者全面了解《大公报》近年来研究成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45.
赵纪萍 《理论学刊》2012,(8):122-126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是在清末民初时期,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过程中,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观念和文学精神的整合重塑至关重要,并在文体格局及艺术表现形式上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清末民初翻译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前奏。  相似文献   
246.
赵国壮 《求索》2011,(1):232-235
清末民初,中国手工制糖业面临着严重危机,一方面国内糖品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各重要产区均呈现出一定的衰败现象。就对糖业危机的分析来看,学界多持"衰退"论的观点,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在这一危机中,手工制糖业实现了初步的从传统到近代的艰难转型。这一转型的重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从甘蔗种植区到蔗糖经济区、手工制糖技术的改良及从以家庭副业性质为主的制糖到以手工工场性质为主的制糖。这一近代转型不仅阐释了手工制糖业持续存在的理由,而且也进一步肯定了手工制糖业在糖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247.
周颖 《学习月刊》2013,(13):53-54
20世纪头20年的清末民初时,积贫积弱的中国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访欧、访美、访日,队伍庞大,数逾10万人,但这些留学生大部分选择回国,尤其是精英分子基本上全回来了。据1937年的《清华同学录》统计,当时学成归国的达98%。中国近代史那进步文明的一页,无不用浓重笔墨书写着他们的业绩。当时国家给予留学生的待遇远远高于国外,一些留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就会接到出任国家政府高级官员或知名大学  相似文献   
248.
冰碗是北京小吃中应时消夏鲜品,清末民初在什刹海的荷花市场上售卖。清末以后,每年5月端阳至8月中秋节,什刹海开办荷花市场,占西岸沿堤一边的便道,小贩们搭棚售货,就有卖冰碗的。冰碗中有切片的鲜藕,去皮的核桃仁及杏仁,去芯的鲜莲蓬子,  相似文献   
249.
<正>政协工作的难点在基层,政协工作的活力在基层。阳春三月,春意盎然。笔者来到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的故里——南通市通州区,走访了一些政协基层组织,所见所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主战场上显身手清末民初,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远大志向,回到故乡南通创业,在他祖藉通州这片故土上垦牧、办学、兴业,成为当时全国的模范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相似文献   
250.
小馄饨     
《检察风云》2013,(24):96-96
清末民初,沪上竹枝词里专门有一段说馄饨的:"大梆馄饨卜卜敲,码头担子肩上挑,一文一只价不贵,肉馅新鲜滋味高。馄饨皮子最要薄,赢得绉纱馄饨名蹊跷。若使绉纱真好裹馄饨,缎子宁绸好做团子糕。"这段曲子简略地描绘出当年上海滩上馄饨担子的生意状态:手敲梆子,肩挑担子。深秋的夜晚,星斗满天,年轻的贩子穿了一件青布短衫,精神抖擞地串街走巷是一种风情。别小看了这副馄饨担噢,它真是一件工艺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