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9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109篇
中国政治   241篇
政治理论   78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冷战后世界范围的民族主义新浪潮,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一度政局动荡、经济衰退乃至文化保守,给国际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然而,民族主义具有多重功能.它的再度兴起和演变客观上也推动了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民族国家的增生冲破了沙文主义牢笼,有利于改善长期扭曲的民族关系,民族生机得以复活;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引领时代潮流,成为促进国际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各民族国家重新审视国家利益原则,更加重视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92.
杜赞奇通过解构线性民族主义历史并揭示其弊端,进而建构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复线历史范式.这一范式认为历史的主体和历史时间是多元的、复线的,并且历史与现实是一种复杂的互为因果性的交易,而进行复线历史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拯救历史,其切入点和主要理路就是运用话语分析.  相似文献   
993.
历史认识问题是影响日韩关系发展的症结之一,民族主义是影响历史认识问题的重要因素。东亚国家的民族主义有着特殊的性格,即存在本质民族主义与近代化民族主义两个侧面:本质民族主义通过近代化民族主义参加东亚国家间的近代化竞赛,这场竞赛的目标是完成“西方”规定下的近代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韩两国的近代化民族主义占据优势,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采取了务实处理的态度;20世纪90年代以后,两国的本质民族主义与近代化民族主义完成合流,其历史认识问题走向相互攻讦、问题混一的新模式。本质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与近代化民族主义的合流是日韩历史认识问题解决的两重难关。  相似文献   
994.
从"反满"到"五族共和"——试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莎莎 《学理论》2010,(14):130-131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渐进的发展阶段,从一开始的以反满为主要特征的反满兴汉、反对满洲贵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狭隘民族主义,发展到后来的五族共和。民族主义是随着孙中山的思想认识逐步发展深化的,这种发展和深化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历史进步的。  相似文献   
995.
文化民族主义和政治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文化民族主义强调对自己国家文化的民族认同感,而政治民族主义强调的是对自己国家政治的强烈的政治认同.主要对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6.
马来人和华人的不同历史想象,导致马来西亚迄今仍然面对许多政治上的身份认同问题。本文简析马来西亚马来人和华人的民族主义起源,并梳理辛亥革命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所造成的种种政治后遗症,探讨当今马来西亚族群政治的面貌。  相似文献   
997.
肖洋 《当代世界》2014,(1):73-76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高,“资源民族主义”现象在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特别是海湾国家中悄然兴起,成为全球战略性能源投资中的首要风险。海湾国家作为世界主要油气生产国,  相似文献   
998.
九十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试图从对历史的探究中寻找苏联解体的原因。近年来,许多西方学者纷纷把目光转向了苏联现代化过程中的民族主义的因素上来,把苏联的解体归结为在苏联体制与民族主义的对峙中民族主义的胜利,并进而认为民族主义因素将对新独立国家的民主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五四时期,虽然仍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的民族危机中,但当时的启蒙思想家如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却提出了极为宝贵的世界主义观念,对民族主义形成了良性的制约。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更是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和世界的眼光,站在理性和民主的立场上,对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进行审视和检讨,表达了追求“世界大同”的美好理想。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五四运动中,"奸商"被认为不爱国,为人痛恨,被惩罚也就天经地义。惩罚以扣留、没收、焚毁其日货和罚款为常见,对"奸商"之身体与名誉攻击也不少见。惩罚决定通常由国民大会、各界联合会、学生会或同业组织以"民意"、"公意"的名义做出。现代民权理论与民族主义使惩罚获得道义上的合法性,但其实施遭遇诸多困境。虽有"民意"作为其权威来源,但并无完备的执行机构。民间团体内部也常为惩罚问题发生分歧,各团体的利益差别、对运动成本——收益分摊不均是重要原因。地方当局对抵货的态度也给惩罚带来变数。惩罚"奸商"虽多违法,但因占据道义至高点而获得民众支持。这表明,当国家不能为社会寻求正义付诸行动时,社会便会撇开国家,自己实施正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