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2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7篇
各国政治   228篇
工人农民   117篇
世界政治   3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8篇
法律   968篇
中国共产党   5486篇
中国政治   10130篇
政治理论   1518篇
综合类   356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385篇
  2015年   566篇
  2014年   1836篇
  2013年   1619篇
  2012年   1761篇
  2011年   1904篇
  2010年   1752篇
  2009年   1902篇
  2008年   1902篇
  2007年   1400篇
  2006年   1391篇
  2005年   1168篇
  2004年   1088篇
  2003年   941篇
  2002年   700篇
  2001年   564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梁守兰 《工会论坛》2005,11(6):9-11
为了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发展教育.当前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学习型社会;发挥高校优势,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52.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作风建设,是高校应对国际形势新变化、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也是解决高校党的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53.
《党建文汇》2002,(21):68-7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4.
李金蓉 《理论学刊》2002,(3):117-119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呈现出趋同的趋势,主要表现为生活方式的趋同和市场价值理念的相似。但与经济全球化本身是以多样性为前提一样,经济全球化不可能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各民族国家间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刺激各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及不同于经济的特殊价值,也决定了民族文化差异的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5.
沈向农  黄格 《当代广西》2005,(21):40-41
提起大化瑶族自治县,人们就会想起七百弄,想起扶贫;也会想起岩滩和大化电站,想起水电业。贫困与希望是大化发展的印证。事实上,经过17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大化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民族关系团结融洽、民族社会稳定和谐、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大化瑶族自治县还荣获全区“200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大化的实践表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就可以克难攻坚,就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大化瑶族自治县县长覃荣武感言  相似文献   
56.
文化产品生产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美 《团结》2005,(5):35-36
文化产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两种形式。前者是非物质性的,直接体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后者具有一定的物质形态,以某种物质材料为载体,承载文化的内涵,例如,书籍、雕塑、表演艺术、广播影视音像制品、建筑艺术等等。无论哪种形态,文化产品最终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精神存在的一部分,作为人的文化素质得以保存和巩固,这是文化产品不同于其它产品的特殊意义。这里重点谈后一种情况。题一:发展经济与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是传承社会文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文化…  相似文献   
57.
李晓延 《西部社会》2002,(11):47-47
人类进入2l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了。随着我国成为WTO的成员国,国内各方面、各领域改革开放的步伐无疑会迈得更大,教育也不例外。中国入世不但会给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也必然给基础教育带来一定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有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观念和行为上主动适应入世后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笔者认为,面对新形势,应确立和强化六种意识。  相似文献   
58.
《创造》2002,(6):1-1
用什么视角看云南,就其实质而言,实际上是一个思想解放的问题。 对于云南的省情,我们并不陌生——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与地理气候一样十分地不平衡,贫困面在全国比较突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准更低,支柱产业单一,等等,很多同志都了然于胸。多年来,在以研究探讨云南省情为宗旨的本刊上,发表过不少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很有水平的文章。  相似文献   
59.
江泽民同志的报告,充满新意,振奋人心,它是我们党在新世纪的伟大宣言,是我们在新世纪头20年的行动纲领和奋斗目标,它确立了十六大的历史地位,对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将发挥长期指导作用。在初步学习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报告的创新精神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0.
公文摘登     
《内蒙古政报》2002,(5):42-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