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13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51.
在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国家主流文化和通俗的民间文化既存在着相生相长的一面,也存在着相互矛盾甚至对抗的另一面。与国家主流文化相比,建立在人身依附基础上的社会等级中的被支配等级的通俗的民间文化无疑具有较多的活泼性、随意性和即兴性,而较少刻板和规矩。由于通俗的民间文化传达的是广大民众对生活真切的感受、理解和向往,一种真实的欢乐和痛苦、希望和忧虑,因而国家主流文化常常从通俗的民间文化中吸取养料,以便达到更新和变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2.
薛峰 《传承》2009,(17):51-51
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米90多的大个子一出现在街上,便有人喊:大冯,忙嘛呢?来套煎饼馃子吧!大冯的确是忙,特别是近几年,他很少老老实实地在家呆着,要么到处开会,为保护民间文化奔走呼号;要么跑到乡村田野,亲自寻访民间文化遗存。为此有人说他疯了,爱走"偏道"。而冯骥才不屑一顾,只管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253.
江言 《江淮法治》2008,(10):59-59
安徽省人大工作研究会会长、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盂富林同志编著的《民谚俗语集》日前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朵凝结着作者多年心血的语苑奇葩,它生动展示了我国民谚俗语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了安徽民间语言文化特色.是我省民谚俗语收集、整理和出版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在该书出版发行座谈会上,与会的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及省散文家协会、省直主要新闻出版单位负责人、有关专家学者对这部《民谚俗语集》的出版发行表示衷心的祝贺,并从多方面给予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254.
瓷器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荣誉。而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德化是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国陶瓷之乡”“中国瓷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255.
湘西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这里山川秀丽、风景宜人,具有神奇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的苗族、土家族文化。2007年,我担任湘西州民族中学校长后,明确提出了“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培养新型民族人才”的办学思想,确立了“以教科室为龙头,以教研教改为枢纽,以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为载体”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56.
何国英 《今日浙江》2009,(15):58-59
嵊州根雕的“根”源 嵊州根雕利用埋藏于江底上万年的古沉木等为根材,进行加工取舍,“七分天成,三分雕工”,最大限度地表现根材的天然本性,展现蕴含在根雕作品中内在的“真”。将自然之“根”创造和转化为精神之“根”、艺术之“根”,这无疑是嵊州民间文化的大智慧、大艺术。  相似文献   
257.
让民间文化代代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念清 《政策》2003,(5):38-39
历届湖北省委省政府都十分注重挖掘、整理、保护湖北的民间文化资源,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是楚文化发掘和研究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周时我们要看到,大量民间文化没得到有效的整理、挖掘,随时都有可能"随风而去","随时而逝",将留下无可挽回的遗憾和损失。因此,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湖北的民间文化是我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58.
回顾既往,我们不难回忆文革期间,"破四旧"对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造成了灭顶之灾;收回视线,我们也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些地方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对文化古迹进行蚕食、破坏乃至拆毁的例子:古民居被钢筋混凝土砖房包围、古城墙为新区建设而拆除、古廊桥因修水库而淹没、古村落不协调地突兀起一两座不伦不类的新房……诸如此类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漠视与践踏,不难在我们身边发现,民间文化真正到了需要大声疾呼、需要极力拯救的地步。面对今天,在新一轮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如果对此不加以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和合理协调,那么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新一轮破坏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259.
巫觋化:中原民间文化的底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效群 《学习论坛》2006,22(1):58-62
传统小农经济社会的中原民众认为:万物有灵,天人感应,世界万物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处于有机的普遍联系之中。在对待经验领域无力掌控的自然和社会力量时,他们或祭祀以讨好神灵或直接采用巫术的方式企图干预自然的进程。巫觋化的中原民间信仰,限制、阻碍了人们进一步探索世界的热情和能力。但从历史的角度讲,它们在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约束人们的欲望、保持社会平稳等方面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0.
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引力来源,旅游业又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本文对成都市与西部主要城市的民间文化艺术类资源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成都市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开发的机遇,指出了成都市民间文化艺术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成都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