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2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每月要闻     
《时代主人》2012,(7):48
(6月5日-7月4日)6月9日至13日,全国人大华侨委副主任委员喻林祥率调研组来赣,就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调研。1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达恒会见了喻林祥一行。12日,调研组在南昌召开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秉发,秘书长魏民出席会议。6月14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振鹏率队巡视我省2012年普通高考评卷工作。6月14日至15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小琴率队在石城县进行水土保持法实施办  相似文献   
12.
何平 《江淮法治》2011,(5):34-35
2010年12月25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水土保持法.新法于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新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因资源开发、工程建设等的影响,近年来,江西各地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以致土地肥力下降,水体水质恶化,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万多平方公里,并仍呈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日前,记者在随省人大环保赣江行检查采访组的采访中发现,一些地方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却轻视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弃土随意倒,泥水到处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相似文献   
14.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0,(19):30-3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水土保持法的修订草案,被认为是非常及时之举。 “当前我国面临的水土流失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今年,我国多个省市发生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造成泥石流和滑坡的直接原因是暴雨和大暴雨,  相似文献   
15.
长汀县百万亩“火焰山”重新披上了绿装,被水利部誉为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品牌,成为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习近平同志先后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做出批示。为贯彻习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2012年5月至10月,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2012年12月11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16.
黎梓元 《人民政坛》2008,(12):23-23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笔者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当从水污染综合整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入手。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的保护水环境意识。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和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对全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环保法律知识教育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7.
“现有水土保持法在施行中有些不适应实际情况,可操作性不强,处罚的具体措施较为笼统,在程度和数量上很难定性……”邵武市水利局水土保持监督站站长万贤斌对执法检查组成员说道。  相似文献   
18.
于洪涛 《新疆人大》2013,(10):29-30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对于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利  姜晓晓 《政策》2016,(4):70-72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2016年2月1日,新修订的《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省水土保持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征程。那么,我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如何?《实施办法》的核心内容、基本要件是什么?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怎样担当、作为?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省水利厅厅长王忠法。  相似文献   
20.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治水改土一直是世界五千年文明吏的重要内容。我国丘陵山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气候变化多样,旱、洪交替频繁.劳动人民为了繁衍生息.自古就注重开展水土保持建设,创造了“水、土、草、木资源平衡”和“治水先、治塬”.“汰沙澄源”等学说,并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