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138篇
中国共产党   308篇
中国政治   761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十一五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我省抓住难得机遇,加快发展,致力民生,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  相似文献   
72.
省内聚焦     
《党的建设》2011,(8):8-8
7月1日,经省政府批准,《芦肃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办法》正式实施。《办法》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设置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  相似文献   
73.
正豫政[2013]6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精神,进一步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就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实  相似文献   
74.
陈明忠 《前线》2014,(6):79-80
<正>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以及北京市的基本水情。调水工程无疑是治疗这一城市痼疾的良方之一,但从根本上促进人水和谐发展尚须各界共同努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我国水资源需求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增长,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在我国不同地区将长期存在,水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和制约因素。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走节水之路。  相似文献   
75.
制造业成长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状况成为政府引导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探讨制造业成长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及空间差异,深入分析影响各省市不同协调适配度的原因,从而可以明确各省市制造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情况,各地方政府承接产业转移决策时应采取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76.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地处沙漠边缘和腹地,降雨少、水资源匮乏、风沙灾害频发,恶劣的自然环境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77.
《北京观察》2011,(6):44
<正>东城区政协举办"企业家共话新东城发展"第九次沙龙系列活动东城区政协以"走进电子商务新时代"为主题,举办了"企业家共话新东城发展"第九次沙龙系列活动。区委书记杨柳荫、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冯熙、区政协主席徐鸿达等领导出席活动,区政协委员、欧  相似文献   
78.
董璐璐 《中国减灾》2011,(15):54-55
2011年6月23日16时许,北京降下今年以来最大暴雨,白昼如黑夜。由于地势影响导致城市大部分地区有严重积水,公路、航空、地铁等交通运输全面受到影响。这次暴雨造成内涝的原因除了地势低洼、抢险不及时、城市管网更新  相似文献   
79.
《协商论坛》2011,(9):26-26
最近半个多月,连绵的秋雨下不停。天上的雨水这么多,地上能不能尽可能接住,避免大量雨水资源白流失,促进城市雨水的有效利用,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的现状。  相似文献   
80.
栗战书:积极探索有贵州特色的城镇化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只能依山就势,搞纵深推进,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组团式拓展、点状式集中的山区绿色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