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明朝三百年,佛教事业虽非强势,但刻经事业仍盛而不衰。据现有资料确证,明代共刊刻过五部大藏经,官版三部,私版两部。《洪武南藏》为明代第一部官版大藏经。奉明太祖朱元璋敕令,该藏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在南京蒋山寺开雕,完成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9年)。共收经1600余部,7000余卷,分作678函。该藏系据《碛砂藏》复刻,为  相似文献   
32.
刘超 《检察风云》2007,(2):22-25
金秋十月,中国拍卖市场上传统的"秋拍"拉开了序幕.   2006年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10月7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个内地收藏家以1.166亿元的天价拍得一尊明代永乐年间的佛像.当日的拍卖成交结果显示,苏富比以总成交额达10.7亿港元的成绩单,创下了历年来单场拍卖总成交额的最高新纪录.……  相似文献   
33.
目前存世的《永乐大典》总数不到原书的4%!这部“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明朝永乐六年(1408年)冬诞生于南京,而随后至今将近600年的时间里,总数达11095册的《永乐大典》厄运不断,目前仅有375册存世。  相似文献   
34.
崔伟 《学理论》2009,(10):66-67
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大型官修类书,成书于永乐六年。保存了明初以前大量的珍贵资料,其中辑录的书籍,往往一字不易,悉按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其保存文献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中所辑录的《茅山续志》进行研究,发现该志的编纂填补了现存关于明代茅山志书记录的空白。同时说明现存《永乐大典》虽为残卷,但仍然有着珍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5.
《今日广西》2014,(10):41-42
中国国家图书馆,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名读者出入这里。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里有个颇为神秘的地方。这是一个地下宝库,存放着国家图书馆最为珍贵的馆藏。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紫檀木书柜,一册精美的大书呈现出来,它正是举世闻名的《永乐大典》。  相似文献   
36.
夏厦 《传承》2010,(4):48-49
2009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49年纪念日,"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将对散失在国外的150万件圆明园文物进行影像资料的收集,以完善圆明园文物数据库建设。整个寻找流失文物活动的首站是美国,次站是欧洲  相似文献   
37.
正夏元吉历事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大账房",堪称"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两大黄金时代的关键人物。夏元吉在明朝永乐时期的最重要作用,是和此时期一系列"大功业"紧密相连的:造宝船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南征安南动兵30万,5次北征蒙古,平均每次动兵50万,经济花费都是天文数字。对比前朝后世,号称"丰庶"的隋炀帝时代,后人赞为"富宋"的宋徽宗时代,累积"十大武功"的乾隆时代,上述的"大动作"仅进行了一两样,便招致国库空虚,百姓负担激增,以至变乱四起。但永乐一朝,虽说难免劳苦百姓,却终能将这些"大动作"一一完成,个中奥妙,正在于夏元吉的"理财之能"。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曾赞叹说:历朝论理财能者,唯桑弘羊、夏元吉二人也。  相似文献   
38.
《北京支部生活》2012,(24):37-39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通州区永乐店镇党委将长期开展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提炼总结为以"评党委、评支部、评党员、评村民"为主要内容的"四评"机制,把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农民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39.
孙冬虎 《前线》2021,(2):89-91
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文学家毛奇龄到北京参加博学鸿儒科考试。走出暂住的南城驿馆放眼北望,写下了“宣武门高十丈尘,马蹄踏尽未归人”的诗句。他所看到的这座城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其位置变迁和命名源流则需上溯到忽必烈任用刘秉忠营建元大都的时代。旧日的城门风貌与人事变迁已化作逝去的烟尘,由此积淀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存,在当代却成了追寻古都历史文脉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40.
郑永华 《前线》2020,(5):90-92
南苑又称南海子,在永定门以南二十里,今大兴国际机场以北,南六环到南四环之间。南苑为明清时期北京重要的皇家苑囿,历史悠久,见证了北京从军事重镇逐步迈向统一多民族国家都城的历史进程。其真正地创建成型,在明初的永乐年间,与明成祖迁都北京、力图振兴武备这一重大时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