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7篇
综合类   3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2014年到2019年,中共云南省永胜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围绕"五个一批"要求,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实施"十大工程",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工作。2014年至2019年累计脱贫15117户58912人,贫困村脱贫出列94个。  相似文献   
32.
刘廷兴  周成俊 《创造》2002,(9):30-31
永胜是农业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3.38%,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农业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探索时期,特别是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税源缺乏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站在永胜经济在新世纪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认真、冷静地再次审视永胜的县情,分析制约永胜经济发展的原因,从本质上看根本原因就在于两点,一是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没有实现有效的加工、增值、转化,没有实现其应有的效益。二是县域经济的发展缺乏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增值型企业的带动,未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近年来,中共云南省永胜县委把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示范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到大环境、大背景中去思考、谋划,全面启动以党支部建设为中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工程,在党建工作的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4.
从“春稻秋麦”依靠有限的土地勉强维持温饱,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走上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小康村”,十多年间,云南省永胜县片角乡卜甲村走出了一条高原特色生态产业富民的新路,巨大的变迁令人欣慰,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35.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县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必然抉择。云南省永胜县应当坚持“振兴工业强实力”战略,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云南“两强一堡”建设战略机遇,打造一批特色重点行业,加快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36.
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牵扯面大,工作难度大。近年,国家建设项目中涉及到永胜县8个乡镇126个村民小组3万多名群众的搬迁安置。如何让移民群众搬得出、住得下、富起来?永胜县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该县县委书记张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就不讲了,你们还是去听一听我们的机关干部怎么说,乡镇、村组干部怎么说,群众怎么说。"  相似文献   
37.
边屯文化是历代政府推行“寓兵于农,屯民实边”政策的产物,是以中原汉文化为核心,以边地土司文化为依托,融汇当地和周边各民族文化,又具有典型的军屯戍边特点的文化现象。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内地军民奉调屯驻,故称“边屯”,边屯文化应时而生。  相似文献   
38.
丽先办 《支部生活》2004,(10):13-13
2004年8月413凌晨3时至8时,永胜县境内出现全县有气象资料以来最大的一次降雨,灾害共造成永北镇、梁官镇、金官镇、羊坪乡等18个乡(镇),75个村(居)民委员会受灾。其中被困村庄35个,被困人口12577人,需搬迁户数1035户,紧急转移安置4503人,无家可归1796人,因灾死亡1人,伤40人,冲毁良田上千倾,倒塌房屋2426间(其中倒塌民房2298间),损坏房屋132209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192.46万元。灾情就  相似文献   
39.
2018年1月31日,财政部驻云南省永胜县定点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永胜县。驻县工作队全方位融入中共永胜县委、县政府工作之中,共同谋划、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协助配合永胜县委、县政府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役。目前,2019年永胜县脱贫3513户12383人,5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97%,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控制在2%以下,群众认可度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40.
金龙桥又叫梓里桥,位于茶马古道上云南省丽江市与永胜县之间的金沙江上,史称"丽江入永之门户,滇蜀交通之孔道",是滇蜀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据史籍载:"梓里渡口过江,冬天用双木槽,夏秋用溜筒。"梓里要津,艰险出名,史载:金龙桥,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由腾越总兵蒋宗汉创建。金龙桥为东西走向,全长131.6米,宽3.5米,净跨江面93.5米,由铁链、桥墩和桥亭三部分组成。它用18根手工锻制的大铁链悬系两岸,高出江面约50米。其中16根是承重底链,2根作两侧护栏。底链上铺木板,以供人马通行。每条铁链由500多个铁环扣联而成,每个铁环长25至35公分,宽9至12公分,直径3公分左右。一条铁链重约2吨,整座铁桥跨江部分就重达30多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