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42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4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文化产业政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从共性机理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产业政策蕴涵着内在的区位文化特性,且政策效能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偏差则阻碍着其发展的步伐;而从差异性机理来看,文化产业政策在政策倾向、政策出台的时序和政策实施机制层面存在不同.而上述机理说明长三角地区要实现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需在文化产业政策上追求"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2.
论周恩来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同存异思想集中体现着周恩来的外交风格,贯穿于周恩来外交实践的始终。周恩来在其外交生涯中首创求同存异方针,并在新中国外交实践中多次强调和模范践行,创造了多种不同的形式,解决回答了一些重要的原则问题。求同存异思想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周恩来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逐步迈入增进互信、求同存异、谋求良性互动、共创双赢的重要时期,海外反"独"促统力量应该如何顺应历史潮流,结合所处地区的特点,发挥对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推手作用,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两岸关系无疑是最令人关心的热点之一。两岸关系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好戏不断。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在逐一落实。两岸两会重启商谈,实现了周末包机和赴台旅游。年底,两会领导人在台北举行会谈,达成“四项协议”,两岸“大三通”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16.
长庆油田第八采油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多元发展、求同存异”为主旨,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做好“平台搭建、引导、促进、鼓励”的工作,让每个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最大提升,在员工“各美其美”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交流、优秀评选、先进展示等方式,使特色化团队让企业内的其他团队得以知晓、借鉴、推广,让这种发挥特色、构建鲜明文化的“多元一体”文化建设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英语成语往往蕴涵丰富的喻意.对文化信息和比喻的处理成了翻译中的棘手问题.根据双语词典中成语的重要性和工具性特征,成语翻译应尽可能提供插入性对应词,以利于产出.笔者通过对英语成语中喻义和喻体的分析,在综合借鉴直译法、套用法、替代法、意译法和移植法这五种常见的翻译法基础上,认为成语翻译中应遵循求同存异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认为套用法和替代法作为求同存异的具体表现,由于其既有助于读者理解原语成语,更有利于产出,应该享有该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两岸关系与岛内政治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而且相互影响与制约。过去,两岸政治结构是一种以两岸官方对立为主体的二元结构,是祖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的两边关系。在国、亲、新三党泛蓝政治阵营领导人去年访问祖国大陆后,原有的两岸两边关系逐渐转变为两岸三方关系,即大陆与岛内泛蓝、泛绿两大政治阵营的三角关系。由于两岸三方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立场、主张、政策的异同,出现大陆与泛蓝阵营在“求同存异”原则下实现了战略性合作,成为维持台海稳定与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联合力量,但两岸三方相互之间仍存在着微妙的互动关系,影响着两岸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求同存异”的思想是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在处理外交事务中就扩大发展中国家合作问题而提出来的。时至今日 ,它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成为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基本原则。结合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构想 ,我们将“求同存异”的思想引入区域经济关系中 ,认为“求同存异”的思想同样有助于区域经济关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李葆珍 《理论视野》2007,(10):36-38
江泽民同志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运用于国际关系,强调尊重世界多样性,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实现共存共荣。"和"的外交思想,推动了我国伙伴外交的快步发展,为我国和平发展目标的实现创立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