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畲民作为中国东南历史上异于汉人的人群,自宋元至明清,文人就对其有诸多描述.然而时间越往后,关于畲民的记栽也变得越少,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畲汉的互动与融合,畲汉的这种融合途径是多样的,也是畲汉双向的,其中既有通婚、收养等血缘上的混化,也有互相隐匿的地缘上的融合,更有国家等外力作用下的推进,因此历史上既存在畲融于汉的可能,也有汉融于畲的可能.  相似文献   
22.
长河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滔滔黄河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象征,黄河穿行于六百里宁夏川,蜿蜒坦荡,滋润出一个美丽富饶的宁夏平原,黄河两岸回汉人民凿渠引水,自流灌溉,劳作不息,开拓出稻香鱼肥、瓜果飘香的锦绣田园,造就了水乡景  相似文献   
23.
秦汉人的乡土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大一统”帝国得以成立,以华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初步形成。但是,秦汉文化除一统风格之外,还表现出区域特色。渊源不同的区域文化的基因,对于秦汉文化的总体风貌发生着重要的作用。秦汉社会意识中的乡土观念,就是当时区域文化差异的表象之一。秦汉人浓重的乡土意识,形成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当时一些有志之士“博望”“定远”,志在万里的文化精神,也表现出积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4.
据考证,客家人的祖先,本是生活在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带的汉人。由于战乱、灾荒,更由于中原地带人稠地狭等多方面的原因,1000多年前,这些本是生活在中原地带的汉人开始陆续南迁,至当时尚属地旷人稀的赣闽粤一带。在这时断时续的迁徙过程中,  相似文献   
25.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其始祖源于河南叶县,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叶公沈诸梁。叶姓子孙也和其他各姓汉人一样,由于诸多原因,一步一步从中原地区逐渐向南迁徙,叶公的95世孙映玉(谱名五郎公),生于南宋末年,  相似文献   
26.
客乡·吾乡     
正1鸡鸣四起,天地浩荡,四野苍茫,丘壑延绵。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扛锄头的农夫三三两两进入雨雾中,草鞋踏在湿润的泥土上,啪啪微响。围龙屋内,正堂赫然一副对联:休言故土难离,尧天共戴;且喜盛世又逢,禹甸同耕。屋檐下的雨线,打在青石板上,点滴到天明……这里是我的生长地宁化,客家祖地石壁的所在地——宁化。这个客字,何来?东晋怀帝时起,西北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五胡乱华"之局。大量士民,被迫渡过黄河南下。唐中,安史之乱,唐末,黄巢起义,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建炎南渡,迫使大批士民  相似文献   
27.
特权的庄稼     
张鸣 《政府法制》2013,(21):40-40
在清朝,满人基本上是吃穿不用愁的,因为他们有铁杆庄稼,男的生下来有粮饷,女的也有脂粉钱。武力不是特别强悍的满人在人关之后,陷在汉人的汗洋大海里,多少心有点虚,刻意保持满人作为武装集团的特质,不让他们生产,只许当兵,多少也是有道理的。但这样一来,汉人就必须养着满人,也包括蒙军和汉军八旗。  相似文献   
28.
近代藏彝走廊东缘的历史进程中,汉人群体的推动力量不容小觑。明末以降,汉移民即在川西北杂谷脑河流域下游定居,并形成家族与聚落。"薛城七姓人"就是其中的典型,在与周边非汉人群的互动中,他们促成了此流域的第一个市镇薛城的商业萌芽。而渐趋完善的市镇设施、愈加浓郁的市井气息,反过来塑造了汉人内部的社会结构。对于近代薛城市镇与汉人社会的探讨,是理解藏彝走廊历史过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9.
刘诚龙 《各界》2011,(10):2-2
大清刚入紫禁城,其实也并没要以头发细故来挑起文明冲突。满清开进紫禁城,高居金銮殿,分是分了满汉,主要是在权力上分彼此,没在文明上分高下,甚或,满清还以汉族文明为上,低头学习。  相似文献   
30.
钱杭主张,归属感是当代汉人宗族复兴的一个关键机制。与以往的理论比较,其贡献在于从主体性角度解释了汉人宗族运动。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归属感"可进一步细化为"空间上的归属感"、"时间上的归属感"、"结构上的归属感"和"身份上的归属感"四个维度。不过,归属感是个历史情境性的东西,并非如钱杭说的属于"先验性"的内容,完全可以在历史人类学的框架下明察它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