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5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61.
武汉区位优势和商业价值逐步显现并为世人所认识,是17世纪中叶亦即明末清初汉口崛起后才开始的。两江交汇,“九省通衢”的地理中心地位决定了汉口在全国的商业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62.
苏杭 《党史文苑》2002,(6):26-28
1921年7月23日晚8时许,位于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那幢一楼一底的房屋里,有15个人正围坐在一张餐桌的周围。他们操着不同口音,象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在开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3.
概念隐喻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的认知与思维。英汉两种语言的概念隐喻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概念隐喻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4.
上海在北宋时出现聚落,南宋时形成市镇,元代建置为县城。到1843年,上海以通商口岸对外大开放,1927年,正式设立了“上海市”。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1991年浦东进入大开发,整个上海向着现代化、国际化快速迈进。在上述将近千年的历史变迁中,上海的城市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南向北,由西到东,其空间形态经历了一个逐步放大和加快放大的特别历程。这一历程的轨迹,概言之,是逐步形成了四大城区空间:一,从最初的聚落出现到1843年开埠前,上海形成了一个“古城空间”。明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墙的筑造,将县城团团围起,是这个空间的…  相似文献   
65.
杨彦荣 《当代贵州》2014,(27):34-35
正因我省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人均耕地少且土地贫瘠,部分农村困难群众存在季节性缺粮的情况。针对这一省情,2011年全省全面建立实施农村低保季节性缺粮户粮食救助制度(以下简称粮食救助制度)。粮食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实施,有效地补充了农村低保制度,解决了农村低保户季节性缺粮问题,增强了社会救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了对农村低保户中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进一步筑牢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托住了民生底线,改善保障了基层民生。  相似文献   
66.
风云四季美     
孙方遒 《工友》2015,(2):52-53
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汉口古镇,市列珠玑,户盈罗绮,鸦片战争前就已经繁华无比。公元1861年,开埠通商后,万商云集,帆樯如簇,更显奢华。蜂拥而入的,除洋商外,以江浙商人居多。笼汤包,原是下江风味的小吃食品,随同江浙商人溯江来到江城,适应汉口居民宵夜的习惯,成为当时一道人见人爱的小吃。公元1922年,汉阳府人田玉山到汉口谋生。在后花楼交通路对过一个侧巷内,开了个熟食店,经营小笼汤包和猪油葱饼,起名"美美园"。因本小利薄,田玉山仅能养家糊口而已。后来看到迥龙寺、长堤街有两家下江馆子,挂出早已著名的"四季美"的招牌,田玉山想"美美园"店虽小,但地处闹市区,也有意改换招牌。  相似文献   
67.
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反帝爱国运动。罢工斗争坚持16个月,是世界工人运动史上时间最长的大罢工,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当时,中国共产党成立仅4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成功领导震撼中国、影响世界的省港大罢工的呢?  相似文献   
68.
秋瑾、吕碧城其人其文的“英雌”精神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雌"话语是清末民初民族国家振兴、女权振兴的典型话语形态之一。秋瑾和吕碧城是其时"英雌"实践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她们以自己的女权倡导、革命壮举、个体活动履行着"英雌"追求;另一方面,她们又以一己的文学创作表达着"英雌"理想的诉求。她们同是才人奇性,特立独行;倡女权风,具"英雌"魂;不同在于秋瑾持民族革命观念,力行着"铁血英雌"的渴望;碧城则有世界主义向往,追慕着"文人英雌"的风采。  相似文献   
69.
任蕙兰 《新民周刊》2017,(11):74-78
民国版“比弗利山庄”在文艺青年中有一类叫“民国粉”,他们知道张爱玲最爱吃的是“奶酪稻草”,对《黄金时代》里关于萧红的典故如数家珍。在他们心中,魔都文艺气息最浓厚的地方,莫过于昔日法租界那些自带故事的老洋房。而法租界风貌保存最为完善的区域,又非徐汇天平社区莫属。  相似文献   
70.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也建立了自己的法制。这是一种现代法制,与中国古代的法制在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律语言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这一现代法制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是:废除清朝的古代法制,接续了清末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影响民国其他时期的法制等。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就已有租界与华界之分。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华界,这时华界的法制与租界的法制也有了差异。主要表现在适用时间和地域、法律体系和法律内容等方面。在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法制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其中包括:中央法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法制实施情况和法制精神值得弘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