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61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3篇
法律   67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46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16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潘玥  肖琴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3,(2):40-53+153-154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印尼“五通”合作成绩斐然,两国关系持续向好,并明确了共建中印尼命运共同体的大方向。然而,在这种背景下,印尼的涉华传播仍存在很多问题,与中印尼关系的正向发展背道而驰。其中的原因,一是印尼媒体涉华报道被程式化地纳入富有冲突性的“政治化”框架中,“一带一路”倡议与涉华议题遭遇污名化传播,印尼媒体负面涉华报道较多;二是中国国际传播权重不足,在外宣中存在话语体系不当、重心偏差、缺乏规划和深耕等问题,外宣成效有待提高;三是受冷战思维的影响,部分印尼人对综合实力日益提升的中国抱有疑虑,质疑“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进而对中印尼合作项目、中国企业与中国劳工提出疑问与批评。由此,中国在印尼的国家形象,印尼对中国的好感度和认同感均受到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国家形象理论,从不同角度提升国家形象,建构新时代国际政治传播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进而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赢。具体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途径塑造正面的国家形象标识;二是企业坚守底线,合规经营,担负起社会责任,促进互利共赢;三是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自塑”能力,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  相似文献   
42.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而涉外刑事等法律问题也随之增多。涉外警务工作面临着重重考验,急需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及完善的法律知识储备的复合型涉外警务人才。然而,目前涉外警务人才的培养机制尚不完善,乏力的人才供给现状难以满足涉外警务工作的实际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涉外警务人才培养应采用“双轨制”,通过学历教育机制与优化职业培训机制的并行优化,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涉外警务人才。  相似文献   
43.
生态合作治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沿线国家为应对复杂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跨区域协同共治机制。当前,“一带一路”生态合作治理在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应对、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绿色合作、合作机制建设与对话交流、合作规划和参与指引建设、技术转让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面临着大国博弈导致治理碎片化、各国发展现实差异与理念偏差、本国利益保护偏好、国际合作平台机制欠缺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的生态治理合作交流平台与机制和对内的政府与企业约束引导机制的建设,担起中国责任。  相似文献   
44.
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双方关系定位也由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的新里程碑。随着双方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急需对东盟有更深刻的理解。海洋本身具备极强的开放性,因此东南亚在历史上很难成为具有自我认同的单一地区。当代东南亚实则是英美在二战后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沿用的战区概念。1967年形成的“第一代东盟”五国被迫站队资本主义阵营;冷战结束后,由10个国家组成、拥有自主决定权的“第二代东盟”的出现,实际是因为美国力量的相较衰弱及中国力量的崛起和形象的改变。中国现阶段发展海军的最主要目标,是希望确保其对海上贸易的经济依赖不会受到敌视中国发展的势力的威胁、封锁或完全遏制。当下,平衡海陆事务第一次变成了中国的战略核心,陆上“一带”有助于打破海上“一路”易受控制的局面,“一路”则可能需要在经济上反哺缺乏利润的“一带”。  相似文献   
45.
“全球发展倡议”是继“一带一路”之后,中国提出的又一重大国际发展合作倡议。虽然两者分别自成一体,各有侧重,合作方向和重点各有聚焦,但两者同是在全球发展事业出现危机时应运而生,同为开放、包容性的发展合作平台和国际发展公共产品,在发展主体、立足根本和致力目标的演进逻辑上具有紧密关联和一致性,深刻体现了中国新发展观。两者在推出时间上的差序,使得“一带一路”可以视为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先行实践;“全球发展倡议”则可以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的驱动力和行动导向。两者可以在合作机制共通、发展融资共享、发展伙伴共建三个方面实现协同增效。  相似文献   
46.
文洋 《理论视野》2017,(12):66-72
中国在"一带一路"双向投资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面临各种国内和国际层面的投资政策障碍。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国及重要资本输出国,中国应在制定域内投资规则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把握好构建域内投资规则的总体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国家采取分类协调措施,并且做好促进投资便利化、完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协调投资规则一致性等重点工作,促进域内投资合作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7.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泰国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重要起点和连接中亚辐射非洲、欧洲的重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将承担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此前,中国与泰国已经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两国在金融合作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双方金融合作的障碍。因此,要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加密切中泰两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强化中泰金融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48.
2016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提出建立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包括可能吸纳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加入,自此欧亚伙伴关系成为中俄合作新议题。构建欧亚伙伴关系,不仅关乎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一带一盟"对接合作的发展,而且涉及欧亚大陆的区域化前景和战略形势。本文分析了俄罗斯提出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背景,论述了俄方倡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可能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中俄两国在这个新领域进行合作的原则思路。  相似文献   
49.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其涉及范围逐步向非洲大陆扩展,特别是习近平主席最终确定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穿越非洲大陆。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有必要借助"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展到非洲的机遇,在现有中非经贸、政治及安全合作的基础上把中非关系扩展到海洋领域。鉴于非洲多国政局并不稳定、非传统安全威胁加重,其中来自海上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渐突出等局面,在依托"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扩展中非合作关系的过程中,中国需要与非洲相关国家加强各领域特别是海上的安全合作,并争取其他域外大国的良性参与,避免恶性竞争,共同创建一个"中非海上安全共同体",为包括中国、其他域外国家在内的各国在非洲经贸领域的合作及发展保驾护航。这样既能巩固和加强中非传统合作关系,推动其发展到新的层次,更好地保护中国在非洲的海外利益,也能避免与其他域外大国在非洲走向"零和博弈"。  相似文献   
5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安全信息的搜集与风险预警已成为重要议题,运用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对相关国家政治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解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政治安全风险数据库建设,综合利用人工编撰与机器学习的方法搜集资料,细化分析单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数据展示。该数据库能够有效展示相关国家的总体安全状况,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冲突事件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网络化方式展示冲突事件本质等,不仅能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数据支持,而且还可以为安全风险研究的方法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