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2篇
法律   928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212篇
政治理论   45篇
综合类   3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梁建光 《河北党风》2003,(11):46-46
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时,需要找当事者、知情者调查取证。在找证人取证时,有的证人拒绝或推辞出证,甚至出具伪证,严重干扰了案件调查工作。因此,研究证人的心理,准确把握证人的心理特征及变化规律,采取有效方法,使其如实地提供证据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13.
国际司法会计研究——借鉴澳大利亚的成功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会计是21世纪会计发展新领域.它是会计和法律相结合产生的新会计分支,在国外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实践中与会计和法律相关的问题不断增加,国内也日益重视对司法会计的研究.本文主要概括介绍了英美法系国家--澳大利亚司法会计的基本内容、逻辑体系,概括其特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英美法意见证据规则 ,普通证人意见不可采 ,专家证人意见具有可采性 ,但在适用上都有例外。我国意见证据立法对普通证人意见规定有限可采原则 ;关于专家意见的采信 ,首先建立专家资格认定制度 ,赋予被告人委托鉴定人权利 ,是否采信由法官决定 ;无论普通证人还是专家证人必须出庭作证 ,接受交叉询问。  相似文献   
15.
儿童证人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认知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对儿童作证主体之适格性问题的争论已经转变为对儿童证言的可靠性的判断。儿童证人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其记忆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方面存在着不足,但不能因此否认儿童作证的适格性。相反,应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制订出相应可行的实践操作原则以提高儿童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证人出庭作证率极低。对此。我们应加大普法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证人的人身保障,严惩打击报复证人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证人出庭作证补偿制度;规定出庭作证的强制义务,在刑法中增设证人拒不作证罪;借鉴国外经验,确立传闻证据排除规则和直接言词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7.
专家证人制度是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其功能是弥补法官在专业知识上的缺陷,帮助法庭查明案件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我国民事诉讼率先引进了类似于专家证人的制度,以补充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不足.本文试从英美法系专家证人形态入手,分析引进专家证人制度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带来的影响及其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论儿童证人     
由于儿童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对于其作证资格,历来有许多争议。但儿童证人资格属于证明能力问题,而儿童证言可信性则属证明力的问题。由于儿童各方面发育还未完全成熟、稳定,在儿童作证时,有必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减轻儿童作证的压力,且可保障儿童证言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日益推进,证人出庭作证成为司法实践部门和法学理论界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其中,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成了问题的焦点。从根本上讲,我国证人不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证人作证的风险过大,特别是在暴力犯罪以及“涉黑”犯罪中,证人一旦出庭作证,就存在被打击报复的风险。法律虽然规定了对证人的保护措施,但这种措施更侧重于事后救济,不能真正缓解证人出庭作证的风险。如何加强证人保护力度,促使证人出庭作证,从国内外司法实践来看,建立“隐蔽作证”制度可以成为一项重要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观点认为,刑事被告人与案件结果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其不具有证人资格。随着世界范围内证人资格的扩张,刑事被告人与案件的利害关系逐渐与证人资格脱离开来,同案被告人的供述可以作为证言使用。当然,同案被告人与案件利害关系的强弱影响到其证言的证明力。具体来说,由于同案共犯之间存在直接利害关系,其口供在一般情况下需要补强;而同案非共犯以及非同案共犯由于与案件不存在利害关系,因此其口供证明力较强,无需补强即可作为定案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