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60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150篇
各国政治   336篇
工人农民   139篇
世界政治   78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6篇
法律   3449篇
中国共产党   5371篇
中国政治   7387篇
政治理论   3592篇
综合类   4873篇
  2024年   358篇
  2023年   1583篇
  2022年   1731篇
  2021年   1974篇
  2020年   2445篇
  2019年   976篇
  2018年   400篇
  2017年   698篇
  2016年   899篇
  2015年   1638篇
  2014年   3045篇
  2013年   1346篇
  2012年   1384篇
  2011年   1324篇
  2010年   1150篇
  2009年   947篇
  2008年   1036篇
  2007年   789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26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32.
贫困治理政策亟需适时而变并朝着新的治理方向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对比脱贫攻坚时期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贫困治理目标、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范式的转变,厘清返贫的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通过落实“吹哨人”责任,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强化多元共治,构建党政社协同治理机制;拓宽发展渠道,构建持续增收内生动力机制;优化扶贫政策,建立政策动态调试机制等“四维一体”防返贫长效机制,破解返贫风险、守住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233.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中“乡村不动”的困境延续到了乡村数字治理中,表现为乡村数字治理的官僚化、悬浮化、形式化和技术化,本质为农民主体性的缺失。与数字改造伴生的国家政权干预压缩了乡村自治空间,悬浮型乡村治理结构中干群关系的松散难以产生有效动员,以及农民自身数字能力贫困的制约,阻碍了农民主体性的实现。须通过还权赋能,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意愿、能力和权利,重塑农民主体性。  相似文献   
23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治理的目标、模式、理念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乡村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基于能力运行框架的分析,从能力运行的全程视角,需要重点疏通影响乡村治理能力运行的主体、资源、工具、目标等方面的关键阻滞点,提升主体行动、资源组织、工具优化和目标掌控四个阶段的四种能力,并发挥好协调、整合、控制三个关键要素在能力运行中的作用,进而连点成线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的整体效用。  相似文献   
235.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最新成果的驱动下,政府形态朝着数字政府的方向发生转型。贵州是我国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一云一网一平台”为代表的政府治理数字化转型工具为全国数字化政府建设提供了先行经验,在打破职责同构约束,理顺条块权责关系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云网平台服务于政府的运行过程中,政府不仅是一种体制同时也是一个过程。因此,运用政府过程理论延展“云网平台”服务功能是信息技术深度嵌入政府过程,促进政府形态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6.
《理论与改革》2007,(4):63-65
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位体制"的解体、城市化速度的加快,我国城市社区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的治理结构、新的治理环境,政府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使当前正在进行的社区建设顺利发展下去,才能充分发挥社区的功能优势?本文借鉴治理-善治理论,并在该理论的分析框架之下对政府的应然角色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37.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因其特点和成因不同,对治理模式应有不同要求。合作治理因其平等化、合作化与开放化等特征,使其更适合于社会属性强的群体性冲突事件特别是环境冲突事件。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冲突的演变机理和宏观表征,然后从中央相关政策的出台、现代公民素质的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以及民主法治的有效推进等方面,阐释了合作治理嵌入环境冲突治理的可行性,最后围绕完善责权利界定机制、构筑沟通交流机制、畅通利益表达机制和扩大公众参与机制等角度,尝试构建当前我国环境冲突合作治理模式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38.
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促进了以人口和资源集聚为核心特征的城镇化,衍生了多元复杂的社会风险。通过空间治理提升城市韧性是应对风险的重要策略,注重以人口、资源与生态良性协调从而达到从源头分散和阻断风险的治理目标。基于权力和资本的空间配置逻辑、基础设施空间韧性不足、发展规划的空间治理意识缺失和空间资源分布不平衡不充分制约了韧性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与治理应贯穿韧性理念,通过多中心、网络化和分散化的空间治理引导人口、资源与生态的合理布局,为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社会、物质和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239.
宋婉贞 《东南亚研究》2022,(5):106-129+157
东南亚区域长期受到罗兴亚难民危机的严重影响,难民治理变得愈加紧要。由于缺乏难民保护框架,且相关国家通常将罗兴亚难民危机视为缅甸的内政问题而不予干涉,寻求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难民署和国际移民组织的介入成为东南亚区域国家解决该危机的方案之一。二者结合东南亚区域特征和罗兴亚难民群体的实际境况,在国家层面采取替代性的保护治理模式,合力增强相关国家的治理能力,在区域层面基于“保护的敏感性”建构区域合作方式。这些合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罗兴亚难民危机的治理进程,也使国际组织间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说明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国际组织同样是一种重要的治理力量,能够通过合作填补国家和区域在复杂议题中治理能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240.
考察H市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的实践现状,可发现目前存在制度体系尚不健全、内容尚不具体、程序尚不完善、合力尚未形成等现实困境。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从保护处分类型化、司法化、程序化、社会化、智慧化五个维度着力推进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制度构建,将有利于为社会共同体多元参与完善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