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24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各国政治   58篇
工人农民   329篇
世界政治   4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4篇
法律   6779篇
中国共产党   3215篇
中国政治   8478篇
政治理论   1133篇
综合类   2900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96篇
  2020年   469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556篇
  2014年   1697篇
  2013年   1795篇
  2012年   1952篇
  2011年   2267篇
  2010年   2007篇
  2009年   1968篇
  2008年   2299篇
  2007年   1720篇
  2006年   1356篇
  2005年   977篇
  2004年   620篇
  2003年   660篇
  2002年   585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53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5 毫秒
91.
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在探析弱势群体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之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包括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构建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制,畅通弱势群体权利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92.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06,(2):24-24
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浙政发 [2005]65号)。通知从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机制、建立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巩固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做好孤儿救助、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  相似文献   
93.
“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二十公”指出,坚持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执法活动中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强烈体会到,只有不断强化执法基础,不断明确执法思路,不断优化执法方式,不断整合执法资源,不断改善执法环境,才能实现这一最基本的要求,“执法为民”的思想理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强化执法基础笔者在同辖区老百姓打交道时,一位普通市民说的好:当樊城的治安状况稍有起伏时,老百姓抱怨最多的是警察…  相似文献   
94.
万家贵 《工友》2007,(4):9-10
开展集体合同工作已有10年,为什么至今在我市一些企业中,特别是在非公有制小型企业中开展集体合同工作仍然困难呢?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的体会是,单靠工会“一头热”是不行的,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劳动和工商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业建立集体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95.
社区矫正工作的衔接存在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保障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及时到位,必须针对具体的工作环节、具体的衔接工作制定有针对性的衔接规则,确保各个环节的衔接工作科学、有序、及时、高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96.
孙长民 《法人》2007,(8):35-35
制定统一的企业清算法对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清算企业股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健全市场法律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下,一切都应当以和谐为最终目标。公证工作既是和谐社会的保障力量,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力量,因此应当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以服务和谐社会为己任,增加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消除阻碍社会和谐的消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8.
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实施的法治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方面看,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和实施都需要有立法来作为保障,制定长江三角洲统筹发展的基本法律——《长江三角洲区域统筹发展法》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该法的形式应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立法原则应当包括合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内容应当涉及区域发展政策工具、法律责任等方面。在制定《长江三角洲区域统筹发展法》的基础上,应当通过对三省市地方立法文本的修改,消除地方立法中的冲突。在执法方面,应当建立专门的区域协调机构以负责对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执法问题进行协调。在司法方面真正落实司法独立的理念,在现有司法体制框架容许的范围内建立具有一定中立性的跨省市的司法机构,以消除司法权力地方化,并为中国司法体制的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
作为"法制现代化"论说的代表之作,《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一书存在着法制乐观主义倾向。无论其思想来源,对传统与现代性的看法,以及对人性改造的主张等,都带有乐观主义倾向。这种乐观主义的理论盲点集中体现在其忽视了对风险的认识。因此,需要检讨法制现代化的基本立场,对其注入社会危机、风险等理论元素。  相似文献   
100.
认真对待中国反思性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两位学者提出了中国反思性法制现代化观点。这种新观点可能受制于一种“新的西方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西方现代性理论和法律范式转换理论并不能直接嫁接到中国法制现代化理论上。如何在当下中国的反思性法制现代化观点基础上,建构真正具有中国立场和中国品格的自反/反思性法制现代化理论,是需要学界认真对待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