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145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建国 《中外法学》1993,(4):32-36,45
<正> 一、问题的提出统编试用教材《中国法制史》论述汉朝的刑罚制度时认为:"汉代经文帝除肉刑后,肉刑有三,即笞刑、宫刑和斩右趾。"在稍后具体分析斩右趾刑名时说:"斩右趾,西汉文帝时废除。……但到东汉明帝、章帝及和帝的赎罪诏书中均明确提到斩右趾的刑罚。这说明斩右趾的刑罚废于西汉,而复行于东汉"。目前见到的中国法制史方面的诸种教材与论著讲到汉的刑制时,虽在文字上略有不同,但大体上都持上述观点,认为东汉恢复斩右趾这种肉刑儿乎成为通论。通过查对史料,笔者认为这是受到后汉书注文的影响。《后汉书·明帝纪》:"(中元二年)十二月甲寅(中元为光武帝年号,但此时明帝已即位),诏曰……天下亡命殊死以下,听得赎论,死罪入缣二十匹,右趾至髡钳城旦舂十匹,……"书中此处有注:"《前  相似文献   
72.
张晋藩先生作为中国法制史学科的创建人和带头人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和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观点鲜明、方法独具时代特色的学术派别,在当今中国法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张晋藩先生的学理运思是解释传统,面向现实,中国的法制建设必须植根于传统之中。在研究中国法制史的价值及现代意义时,张先生强调"学以致用",提炼传统中的精华和元素,为现实的政治和法制建设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张晋藩治史方法讲究静态动态结合,人物思想互见。  相似文献   
73.
说到新中国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就必然会提到张晋藩先生,张先生的名字,与中国法制史是连在一起的。第一,张先生创造了许多引领中国法制史领域研究、中国法制史学科发展之第一的重大事情。如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那时先生才20多岁,就在国家级重要刊物和报纸上发表法制史专业的学术论文;在上世纪60年代学术环境最为艰苦的时候,先生就着手带领团队编写了3卷本的《中国国家与法权通史》的教材;在1979年,先生除了参与筹办中国法律史学会的成立之外,第一个提议编写中国法制史多卷本的设想,并在大会上提交了《中国法制通史》的编写设想和大纲;在1979年底1980年初,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着手编写一套4卷本的《中国法制史》教材,这在当时中国是第一个的。  相似文献   
74.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然而具体教学中教与学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源于此,本文结合近些年中国法制史的实际课堂教学撰写此文,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优化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找寻适合当代国情的教学新模式,为培养21世纪社会新型人才提供新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75.
传统时期的中国和日本拥有相同的法文化传统,其近代的法制改革启动之时的社会背景极其相似,但两国的法制近代化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不同的法制近代化水平。其间的原因耐人寻味,其中不可忽视的是近代时期两国对于外来法文化的太度上的不同,也是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突出表现在两国对于外来法文化的作用、本国法文化与外来法文化进程有所不同的意识形态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案例教学法与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之一,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中国法制史颇受冷遇.究其原因,主要是教材建设存在弊端、课程本身难度大、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缓解这些问题带来的弊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学习效果.进行案例教学,关键在于案例库的建立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成绩...  相似文献   
77.
桂万先博士的《北洋政府时期的审判制度研究》一书既有深刻的理论性的探讨和宏观指导,又有着扎实、翔实的史料作为支撑。整部书详细梳理和描述了这一时期的审判制度发展和改革的整个动态过程,是值得研读的法史新作。  相似文献   
78.
外国法制史学科是一门研究世界上各种类型并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及其法律体系的学科。其确立不足百年,20世纪30年代由苏联建立,在我国经历了60年发展变迁。但作为其研究对象和基础的外国法制史学,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渊源却十分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相似文献   
79.
<正> 1996年8月20日至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律史学会、辽宁大学法律系和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与前瞻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营口市仙人岛举行。来自全国20个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着重讨论了以下两个议题: 一、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的成绩及经验教训 二十世纪是人类发展最迅速的世纪,也是中国法制发生巨大变革的世纪。与会者打破了传统的中国法制史分期,将近代、现代和当代连成整体,对近百年中国法制变革进行了客观总结评价。一致认为,二十世纪中国法制变革是一个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引进、移植西方法制的过程;是中外法制互相融合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成果较突出的有四个时期:(一)清末立宪修律,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开端。这次变革实现了中国法制  相似文献   
80.
《行政法制》2005,(1):60-60
汉武帝治国,繁刑重法,于是酷之吏备受重用,如张汤、赵禹、宁成、义纵、王温舒等。其中尤以张汤花样多,名气大。史书上说:“张汤多诈,舞智以御人。”汉武帝对他宠信有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权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百姓骚动,不安其生,咸指怨汤。”历史上有名的“腹诽罪”的发明人就是张汤。武帝元狩六年,大农令(大概是管农业和粮食储备的部长级干部)颜异给张汤提了点小意见,弄得武帝不快,复与汤结怨,后来有人告颜异的刁状,武帝命张汤处理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