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18篇
  免费   1414篇
  国内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233篇
工人农民   554篇
世界政治   19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3篇
法律   37328篇
中国共产党   4975篇
中国政治   15210篇
政治理论   2689篇
综合类   10051篇
  2024年   243篇
  2023年   862篇
  2022年   626篇
  2021年   866篇
  2020年   848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439篇
  2016年   898篇
  2015年   2148篇
  2014年   5495篇
  2013年   5320篇
  2012年   5765篇
  2011年   6523篇
  2010年   5686篇
  2009年   6039篇
  2008年   6003篇
  2007年   4790篇
  2006年   4093篇
  2005年   3259篇
  2004年   2848篇
  2003年   2487篇
  2002年   2476篇
  2001年   1732篇
  2000年   1547篇
  1999年   454篇
  1998年   204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进入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作为与老百姓“距离最近”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其实施水平和效果,更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的“落地”,不仅面临着大量的新旧法律的衔接适用问题,如何处理好民法典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也是正确实施民法典的应有之义。最高法院于2020年12月30日完成了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并修改制定了第一批与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但《民主与法制》记者梳理民法典各分编时发现,仍有大量的法律问题和操作细节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由此可见,民法典要在全社会落地生根,真正成为一部对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的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让法治中国行稳致远,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3.
跨境旅游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经济增长点。跨境游客作为核心要素,其权益保障是跨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基于信息不对称、语言障碍、停留时间有限等因素,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存在诸多行政与司法困境。"一带一路"国家间应开展跨境游客保护国际协同与合作。从建立跨境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语种跨境旅游联合投诉、构建跨境旅游纠纷联合调解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境旅游纠纷在线解决、开展紧急情况联合救援合作保障跨境游客人身安全等具体路径,全方位构建一套完整的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合作机制,作为"一带一路"跨境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4.
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法律认定是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当前,对于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认定标准,政策规定过于模糊,法律规定尚属空白,学界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和局限性。对此,需要在坚持集体所有的基础上,全面兼顾"谁投资谁所有""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利益考量,主要从土地集体经营性资产和非土地集体经营性资产两个方面界定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通过修法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明确法律认定。  相似文献   
25.
26.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维护英烈名誉是传承弘扬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向互联网法院提起该类民事公益诉讼应重点把握管辖权的处理、互联网法院的证据标准、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实际侵权人的锁定以及合理探索适用诉前公告等问题。  相似文献   
27.
正确认识和理解"阶级"概念是精准理解马克思阶级理论乃至整个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然而,对于马克思的"阶级"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争论不休,存在着诸多模糊和混乱之处,他们并没有把"阶级是什么"与"什么形成阶级"这两个不同的难题区分开来。实际上,前者求解阶级的本质规定,后者求解阶级的外部影响因素。就前者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处于特定生产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就后者而言,经济、政府、法律、暴力、意识等因素共同形塑"阶级",阶级是一种结构性存在。就方法论而言,阶级的本质规定是由经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元决定的,而现实具体规定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决定的;既不能把不同层次的阶级规定混为一谈,更不能用具体层面的任何一种阶级规定去排斥甚至取代本质抽象层面的阶级规定。  相似文献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