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篇
  免费   2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89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153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经济生活中,由于瑕疵票据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界定这些带有瑕疵的票据的效力,基本观点是,不能简单地一概予以否定,科学的态度应是区别对待,以主客脱标准及当事人对票据的控制能力为标准,进行划分,具有控制能力而未能有效控制的,可以按无效票据处理,相反对票据不具有控制能力的,可以认定为有效票据,以避免使其承担较重风险责任.瑕疵票据效力的判定,其结果直接导致相关当事人风险责任的承担,关系该票据的命运,也间接影响着票据在经济生活中的流通和使用.  相似文献   
82.
83.
人大的监督是代表人民进行的监督,是最具权威性和法律效力的监督。如何使这种对人大监督的定位体现到监督工作的具体实践中,特别是如何做好审议工作,切实增强监督的实效性,是我们重点探索和致力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84.
洛克曾经将行政紧急权力视为一种"行政特权",而在法治国家中所谓的特权不过是紧急情况下的优先权,而且永远在法律统治之下。因此规制行政紧急权力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而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行政紧急权力做出规定,规定了行政紧急权力运行边界的应急预案也没有具体规定。应急预案有广义和狭义概念之分。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广义的应急预案包括行政机关指定的应急预案,这类应急预案具有适用对象特定性、相关性与时效延续性的特点;还包括非行政机关的社会主体制定的应急预案。行政机关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法律性质应当具有同等法律文件的效力;非行政机关的社会主体制定的应急预案不具有法律效力,仅在其组织内部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一、概述:从禁反言到仲裁领域中的衡平法禁反言禁反言从词源上讲,源于中世纪法语estoupail,直译为被阻,其核心在于禁止曾做出某种表示(不论该表示是明示抑或默示、积极抑或消极)的人在相对人已给予信赖并因此而有所损害的情况下,做出否认表示或不一致的表  相似文献   
86.
分析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效力,要从优先购买权法律关系的三方主体(财产出奏人、先买权人和第三人)之间在优先购买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入手.而优先购买权对第三人的效力又是其中的关键点,其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中存有诸多争议的热点.要正确界定第三人在先买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必须严格将第三人区分为善意第三人和恶意第三人,并赋予其不同的法律地位,从而兼顾先买权人的利益和交易的安全.  相似文献   
87.
88.
钟国江  李勇 《特区法坛》2004,(7):13-15,2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流通和资金融通中债权人利益的实现往往受到威胁,为了确保交易安全,减少债权实现风险,债权人不能不为其债权的担保而奋斗,需要债务人对其债务的履行提出保证,担保制度由于具有保障债权实现的作用而倍受市场主体欢迎。在物的担保的实践中,由于在同一担保物上可以设定数个担保物权,使得担保物权往往出现竞合的情况。  相似文献   
89.
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  相似文献   
90.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但长期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一直存在着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大的整体形象。如何提高监督质量,树立人大威信?笔者认为,关键要力戒“怕、虚、盲、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