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新的遗产类型,但我国目前缺乏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性法律规定,难以满足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应该通过立法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国外主要有文化遗产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法三种立法模式,我国应该在《文物保护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法律框架下,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政法规。在法律原则方面,应该确立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就地保护,活态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基本原则。同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还应该解决农业文化遗产的权属、参与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2.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脚步的加快,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艺术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慢慢被边缘化,脱离本来的传承路线。文章在对少数民族艺术传承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媒体进行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少数民族艺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活态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43.
应琛 《新民周刊》2017,(11):68-73
无论是曾经名人聚集的多伦路,曾经庇护犹太难民的提篮桥,还是文化形态丰富的音乐谷,种类最完整的石库门建筑……虹口辖区内的海派文化资源,可谓十分丰富。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敢为人先既是海派文化,亦是虹口文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4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理念与实践顺应时代的要求,进一步认知传统村落的"活态性",强调如何协同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但传统村落"活态化"的方式、内容、目标及运作机制又因中国的特殊国情而有差异。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因群山峻岭的自然屏障,西南侗寨传统村落得以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获得有别于其他传统村落的"活态"特征及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因此,西南侗寨传统村落的"活态化"能基于其独特的历史、社会和空间背景,生成自我运行的内在发展机制,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达成。要做到一是加强对原住居民主体性的认知与保障;二是建立以传统为根基的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三是依托传统产业升级,突破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的瓶颈。  相似文献   
45.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它承载着人类共同的文化基因。我国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积淀了底蕴丰厚、异彩纷呈的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记忆之根,也是华夏民族的精神脊梁和历史见证。如何将“非遗”这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好的薪火相传,是我们教育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探索有效途径和策略,进行校园非遗活态传承,对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46.
张磊 《群众》2020,(4):46-47
为深化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与传承工作,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活态性、整体性保护的新路子,2011年原江苏省文化厅下发《关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正式提出打造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生态化保护工程的意见。此后,省厅与各地密切协作,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从凝聚共识、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建章立制等方面入手,先后建成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极大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保护、传承与发展。2019年3月,《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颁布,为我们系统梳理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经验做法、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7.
邓永进 《思想战线》2008,34(3):81-86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活态文化大量存在,且顽强传承.究其原因有六:一是环境封闭、严峻、独特;二是傣族众多、聚居、发达;三是地区经济稳定、发展;四是区城自治、民族政策落实;五是我国宗教信仰自由;六是傣族性格逍遥、自信.  相似文献   
48.
《桂海论丛》2021,37(3)
铜鼓研究是19世纪末由西方学者从东南亚开始的,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前,中外学者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古代铜鼓上,对活态铜鼓文化关注甚少。20世纪80—90年代,活态铜鼓文化研究在中国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自21世纪以来,活态铜鼓文化研究走向繁荣,中国成为了活态铜鼓文化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49.
每位初来海南旅游的客人,乍一登岛,头一眼望见的便是婀娜多姿的椰子树,头一个愿望便是捧起圆溜溜的椰子果饱饮一顿。愿望很快就实现了,但往往又生出一个深深的遗憾:扔下的一枚枚滚圆的椰子壳,是多么可惜!  相似文献   
50.
正无论是戏曲大家、手工艺人,还是中医传人,无论"悬壶济世"抑或"雕虫小技",他们都是中华文化遗产的忠实传承者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不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生产生活中造就了一定数量的传承人。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关键,有人说,传承人是历史的活化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载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立之本。他们总能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将一种又一种的传统技艺,原原本本、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传承下去。这一点是物质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