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30篇
中国共产党   125篇
中国政治   281篇
政治理论   66篇
综合类   20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近年来,心理测试技术作为侦查破案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在心理测试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测试仪器质量还有待提高,实践经验不足,测试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对此,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只有在对心理测试理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强化实践环节,才能使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92.
近些年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POLYGRAPH)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本文对我省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况和作用,以及在个案中的运用方法作了较为详实的介绍,对运用该项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作了客观的分析,同时提出了在我省进一步推广使用该项技术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93.
本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逻辑真”是否是真的一个子类?(2)逻辑作为度量真的测度标准之一,它如何实现这种标准?(3)逻辑真自身的理论说明依赖于怎样的观念?作分析了以往哲学家、逻辑学家对这些问题的一些代表性看法,认为(1)“逻辑真”不是真的一个子类;(2)逻辑真只能测量观念形式上的关系;(3)逻辑真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它的本体论说明是一个“自足观念模式”的良性内循环结构。  相似文献   
894.
针对吸毒人员长期吸食毒品,其生理、心理情况与正常人群存在很大差异,应用GKT测试法对吸毒人员进行了模拟犯罪的心理测试,将收集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吸毒人员能否进行测谎做出了科学的评判。该研究项目获昆明市科技进步奖(获奖证书编号:2007KKR3—25)。[编者按]  相似文献   
895.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有人称其为是对“精神的刑讯逼供”,对其全盘否定;另外一种言论又称其为“测谎仪横空出世,警方办案如虎添翼”,对其全盘肯定。它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形成了自己的规范操作规程,当然也有其局限性,但可以通过立法加以限制,目前我国急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心理测试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896.
边质 《公安学刊》2004,(5):44-44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应用心理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9月,研究所人员由犯罪学、心理学、公安学等12位教师组成,其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6名。研究所建有犯罪心理测试实验室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拥有心理测量软件系统、PG-A98升级型心理测试仪、TH型测谎仪等设备。研究所主要从事犯罪心理研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及大学生、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心理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897.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运用中的科学化和法制化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提高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科学化的程度,关键在于犯罪心理痕迹描绘和测试编题技术的改进.为了提高犯罪情景测试法的准确率,编题人员在掌握测试方法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必须对形成心理痕迹的相关因素、重要环节的心理痕迹描绘、采集相关因素技巧编题等重要问题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98.
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绝不是曾被人错误传播的和百姓日常俗称的“测谎”。“测谎”是被某些人错译、错传、错用的非科学概念。此项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测人有无经历过特殊事件的心理痕迹 ;技术评判原理是 :主试使用口头言语唤起被测人认知活动时的心理生物反应图谱的变化 ;实案测试时 ,人可以选择沉默不答或者随意简单回答方式。此项技术可划分六个阶段技术 ,其中第一阶段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描绘最重要。此项技术有八个方面的作用和四个方面的局限性 ;测试技术人才最为重要 ;基础理论绝不能再传播错误和过时的“测谎理论” ,实践部门切莫再盲目购置未经各类实案检验的所谓自动化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899.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心理内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使犯罪心理测试变成了刑事测谎 ,导致犯罪心理测试业内的争议和业外的质疑。心理学家改变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传统认识 ,主流心理学思想对犯罪心理测试重新进行了审视 ,形成犯罪心理测试的定向反应理论 ,开创了对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心理的科学认识。现代犯罪心理测试研究揭示 ,犯罪心理测试所测的特异生理反应所反映的是被测者对犯罪的记忆状况 ,与犯罪有关的记忆状况决定着犯罪心理测试所测反应的水平 ,反映被测者是属于作案人、涉案知情人、一般知情人 ,还是属于无辜者。  相似文献   
900.
职务犯罪侦查主体心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案件隐蔽性强 ,所涉社会关系复杂 ,犯罪者身份特殊 ,其侦查与一般侦查有较大不同 ,它具有政治性、风险性、活性对抗成分多和须承受多方压力等特点。因此侦查人员常会有“两难”心境和各种消极心理 ,他们须具备特殊的专业心理素质。职务犯罪侦查专业心理是侦查专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对其研究可包括特殊意义、基本品质、职业心理测试培训和实践中的心理障碍及调适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