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68篇
中国共产党   406篇
中国政治   596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9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近年来,舟山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注重绿色生态建设,在发展循环经济、构建海岛和谐社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6年全市实现GDP333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居全省各市首位。  相似文献   
202.
[爱情档案]包敏,29岁,山东蒙阴人,济南军区某海防团炮兵某连连长,从沈阳炮兵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小岛上工作,荣立三等功1次。臧文璐,27岁,山东省龙口市某医院药剂师。  相似文献   
203.
2006年以来,在邳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邳州市支行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争先进位"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入推进辖内金融生态建设,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经济金融的双向互动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4.
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自1999年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来,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2004年12月的统计,退耕还林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进行,退耕还林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面临困境和挑战。一、四川省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四川省林业厅2004年12月底统计,自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五年来,累计已完成…  相似文献   
205.
当北国风雪啸扬,万水千山银装纷披的时候,南天海岛已是春风习习,春雨飘丝,飞红流翠,花香鸟语。海南春来早,椰城海口的春天更是捷足君临。椰城春风今又是。春风徐徐吹进高楼广厦峰起林立的风景,吹靓条条新街老巷,吹闹片片商区市井。春韵荡起浩浩海蓝椰绿,剪裁棕影榕荫,缀饰草绿花明,妖娆且翩然。春声悦耳,似管弦行  相似文献   
206.
森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要途径 ,以体制创新为动力 ,加速由传统林业向现代化林业转变。西部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在国内外大好形势的影响下 ,自身不断完善 ,其发展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7.
农村小城镇建设,以往的思路多集中在硬件设施上,重物质投入,轻文化人文投入,这往往不利于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云南省宣威市格宜镇在小城镇建设中,既量力而行地进行物质投入,更注重因地制宜地充分发挥本地的文化优势,以“创生态人文集镇”为核心,把生态、人文和物质投入协调统一于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突出了城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8.
《群众》2006,(6):F0004-F0004
濠河环绕南通老城区,距今已有1048年的历史,是国内位居城市中心保留最为完整的古护城河,近年来,濠河风景区先后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濠河风景区生态建设工程获2001年度“江苏省人居环境奖”,濠河综合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工程获2005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相似文献   
209.
《精神文明导刊》2004,(5):44-46
江阴市是长江下游新兴的工业港口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素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改革开放以来,该市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以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全国二百五十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特别是1999年该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荣誉称号以来,文明  相似文献   
210.
自1999年10月我市率先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摒弃就退耕还林抓退耕还林的传统思维观念,始终如一地把用好、用够、用透退耕还林政策同带动、发展、壮大龙头产业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助农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截止200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组织的多次多级检查验收,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为改善我市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