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59篇
中国政治   91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世界勤俭日     
《学习导报》2011,(4):15-15
1942年,在意大利米兰举办的第一届世界节俭会议确定每年的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06年世界人口现状报告显示,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5亿,并且还在持续增加。仅就地球资源消耗来说,人类必须做到勤俭节约。  相似文献   
12.
在60多年前的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是国共三大决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蒋家王朝的统治。凡战争都需要消耗,特别是弹药消耗。像淮海战役这样的大战役,其所需弹药是如何补给,是怎  相似文献   
13.
从1978年到2003年25年间,我国财政收入增长了约28倍,而行政管理费用却增长了87倍;我国每年公款吃喝的费用达上千亿元;我国目前有公车数百万辆,每年消耗超过2000多亿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务的约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基地,辽宁既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耗大省。据省经委主任张耀军介绍,辽宁目前每年能源供需缺口超过7000万吨标准煤,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达52%;在全省最终能源消费总量中,工业耗能超过80%,其中冶金、石化和电力3个行业耗能又占全部工业耗能的77.8%。在经济发展逐步提速的同时,煤、电、汽、油和水等资源消耗也逐年增加,全省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浙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解决当前我省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1,(9):78-79
完善社会管理法律建设的途径郑晓均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法律建设在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中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因为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首先是通过社会管理立法来进行,而最大的利益协调工具就是社会管理立法。因此,应当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管理法律建设的立足点,即要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方式、领域等问题法制化、制度  相似文献   
17.
宋本江 《人事天地》2010,(28):33-3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步伐,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力。  相似文献   
18.
正双能源咼速发酵餐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北京绿色空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关村高新技术及国家髙新技术企业。公司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整合社会优势资源,研发出"绿色空间"餐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2014年绿色空间隆重推出双能源餐厨/厨余垃圾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人的头部是神经中枢所在地,每天都要消耗大量能量,再加上头部皮肤薄、血管粗和毛发多,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往外蒸发。由于头部与人体热平衡的关系非常密切,寒冬季节若不注意保护头部,体热会很快从头部散发出去,消耗机体能量。如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0,(5):22-22
调整经济结构需要改革。在我国.多数产业属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品附加值较低。要想有效调整经济结构,必须让政府和权力回归本身的功能,让市场发挥更大的配置资源的功能。这需要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科学的准人体系,规范的竞争环境。而这些都涉及到我们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只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