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崇文区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崇文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正由"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逐渐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日益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挖掘国家政策效应 振兴东北经济的战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世强 《前沿》2004,(6):41-44
政策效应挖掘程度是决定东北经济振兴速度之关键。其效应发挥的内在机理 ,不仅靠政策的“特殊性” ,还靠政策组合结构之优劣。“特殊性”体现在某地区较早地使用该政策 ,就可优先得到更多实惠 ;政策组合包括 :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一体化政策等 ,要使单个政策效应和组合效应最大化 ,合理的路径和政策结构选择是关键。本文试图从单个政策效应、政策组合效应与东北经济内在联系角度 ,找到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增值税转型增值税是商品流转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自1984年试行到1994年全面实施,至今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税种。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属于生产型的,即商品就流转过程购进流动资产可以抵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购进构成产品或消耗的流动资产准予抵扣,固定资产不予抵扣。这种形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目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具体讲:一是由于现有增值税抵扣问  相似文献   
14.
15.
《政协天地》2011,(11):47-47
以“提高直接税比重,间接税实行统一增值税,逐步推行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制改革正在形成。专家们认为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主要矛盾是: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下降;企业所得税比重偏低;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相似文献   
16.
对增值税改革中两种观点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慧  王桂玲 《工会论坛》2005,11(5):75-75,86
我国税收理论界及业务部门对于增值税改革有两种观点,即扩大征收范围及将现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但在现行税制框架下,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会遇到诸多困难,而且较为理想的消费型增值税实行条件尚不具备,增值税类型的选择不能一步到位,只能走次优选择的道路,也就是选择收入型作为今后增值税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增值税的绿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玲 《时代法学》2009,7(5):42-47
我国现行增值税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鼓励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但我国生产型增值税的课征模式和税收优惠规定等不能有效地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因此有必要绿化现行增值税税制,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取消现有的增值税立法中一些不利于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和补贴措施,扩大增值税中环境税收优惠的范围,并加大环境税收优惠措施的力度,以充分发挥税收在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是关键。本文从西藏经济及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对税收在西藏经济结构调整中作用弱化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促进西藏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杨亦民  罗秋实 《求索》2011,(6):48-49
本文首先探讨了我国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理论机制;然后,以东北三省试点地区的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增值税转型对其财务绩效影响的长、短期效应。实证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短期正向效应影响,而长期正向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可知,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显著正向效应主要来自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提高,而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正向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赵海均在《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1月12日撰文指出,目前中国社会正面临三大形态变化。第一,由生产型社会转向消费型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逐步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