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6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在资深娱乐界法律事务代理律师周俊武看来:明星涉法,除了其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外,明星也是人,涉法明星与普通人并无两样。明星涉嫌犯罪的几率并不高于普通人,只因明星的身份,关注率高,被放大后公之于众。  相似文献   
92.
(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安徽省选出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因受贿问题涉嫌犯罪,本人提出辞去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请求,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决定  相似文献   
93.
《时事资料手册》2009,(4):116-116
5月26日,国家安监总局公布了国务院对5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做的批复,认定5起均为责任事故。依照有关规定,对169名事故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1名涉嫌犯罪的责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起事故及责任追究的基本情况是:  相似文献   
94.
杭州富少飙车案还未走远。广东平远“6·8”事件仍在眼前。南京“6·30”车祸又一次触发了社会舆论的愤怒。民众对此严重酒后驾车肇事案件义愤填膺:肇事司机理应受到重罚!甚至“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话语也屡屡见诸于报端。然而。在司法审判面前,愤怒的民意毕竟不能越俎代庖。肇事司机的行为涉嫌犯罪了吗?目前我国对酒后驾车的法律制裁是否过轻?如何从立法、制度以及道德层面减少此类悲剧的发肆?  相似文献   
95.
《党课》2010,(22):26-26
目前,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有案不移、以罚代刑的现象仍然存在,损害了法律尊严,影响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对此,最高检察院、公安部、监察部、商务部从今年10月起至2011年6月联合开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专项监督活动。  相似文献   
96.
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界定与衔接,一直是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普遍关注的课题。尤其是2003年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以来,如何在卫生行政执法过程中准确界定是否涉嫌构成犯罪,成为卫生行政执法的软肋和薄弱环节。为完善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探索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大案件查处力度,规范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程序,指导卫生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开展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有必要对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7.
反腐在线     
《廉政瞭望》2013,(7):13-13
捉住4只"苍蝇"日前,南京市纪委查实:南京火车南站拆迁项目安置中,有46户作假骗房,其中34户骗取拆迁补偿款960余万元,有4名村干部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1000余万元。8人涉嫌犯罪被移送至司法机关,46户骗取的拆迁安置房已追回35套,另外10户正在追缴之中,被骗拆迁补偿款已经全部追回。  相似文献   
98.
《法治与社会》2010,(8):4-6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那些涉嫌犯罪而被羁押的人,其权利状况构成人权“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去年以来一,发生在监所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向我们展示出被羁押者极度令人堪忧的权利生态,也将现行羁押制度推至舆论声讨的“风口浪尖”。如何从个案中汇聚制度嬗变的力量,为这块短板的生长提供“微动力”,成为中国法治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相似文献   
99.
<正>她涉嫌犯罪的金额超过了震惊中外的"沈阳慕马大案",刷新了辽宁官场贪腐犯罪的最高纪录,她的案子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她被民间称为辽宁"三最"女贪官。即使站在  相似文献   
100.
朱江 《政府法制》2010,(15):10-10
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材料显示,向检察机关举报涉嫌犯罪的举报人中,约有70%的人不同程度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举报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是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利,同时,举报人也是国家司法、纪检机关打击腐败渎职行为的“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