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5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3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162篇
中国共产党   348篇
中国政治   589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1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本刊2008年第1期发表了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关于"作家的历史使命和当代文学的走向"的访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他引出的围绕着文学和文化的话题可以产生更多的联想.  相似文献   
142.
目前,业界对深度报道的定义仍然众说纷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乐意接受有关深度报道的更直观、更感性的定义表述。这种报道形式的最大特征,就是深度,就是所报道新闻事实蕴含的思想性。这显然不同于一般数学概念,不可能有一个明确刻度来区分什么是深度报道而什么不是。因此,我以为一篇新闻报道是否具有深度,其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记者思想认识的高度,换言之,报道的深度源自思想认识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3.
罗翔  秦涛  陈新 《当代贵州》2009,(14):29-29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贵州解放6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扩大贵州名牌的外宣效应,深度挖掘、宣传、推广我省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价值.延伸。多彩贵州”品牌形象。唱响“热爱贵州、建设贵州”主旋律.激发全省各族人民热爱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凝聚力量,由贵州省名牌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共贵州省委当代贵州杂志社联合开展的“贵州名牌发展之路”宣传活动日前在贵阳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44.
"喂,我说,是电视台嘛?""是啊,请问您是……""不要问我是什么人,我说,你们的工作怎么是这个样子呢?我们这些老家伙,虽说都退下来了,不在台上了,可是参加个大会小会,总不该连个面都不露吧。"  相似文献   
145.
人与科技     
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睡眠英国拉夫堡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吉姆.霍恩教授称:在深度睡眠期间,负责语言和记忆功能的人类大脑皮层会和感官断开,进入恢复模式。你在白天用脑越  相似文献   
146.
刘碧海 《江淮法治》2010,(14):12-13
“新时期的法制宣传教育已经不能停留在单一普及法律条文上,而是要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树立以崇尚法治、追求法治为取向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淮南市“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总结》中这样写道。事实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淮南普法人不再满足于对法律条文简单地照本宣科,而是注重把法制与本土文化传统相结合,深度挖掘本土法律文化内涵,创新多种普法载体,打造本地普法品牌,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相似文献   
147.
<正>2月2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自治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要继续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  相似文献   
148.
乡村旅游在国外又被称为"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假日农场",被认为是阻止农业衰退和稳定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手段。自2004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49.
《党的建设》2010,(8):50-50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全长446千米,平均宽度16千米,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千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  相似文献   
150.
"文学图像化"在此指文学语言的图像化,即作者在写作时沉浸在图像之中,运用可观可感的手法来叙写作品,是一种独特的写作和表意实践。对此,国内外的理论家分别从社会、时代、政治、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但更多地持有"折衷论"或"二元论"的立场及批判态度,而忽略了对"图像化"本身问题如美感、审美关系以及本体的探讨。笔者从"文学图像化"的定位、内核等方面切入,阐发了另外一种研讨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