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91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115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31号《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管理办法》已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7月1日施行。主任李荣融二○○二年六月四日  相似文献   
372.
江滢 《知识产权》2004,14(4):52-53
我国2001年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第1 0条规定:"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权利".这一表述中删去了临摹这一传统手段.为什么删去,目前未有明确的理论说明,然而这一修改再次触及到理论界一直存有争议的关于临摹这一行为的性质,以及临摹品是否享有著作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3.
374.
钟发辉 《当代贵州》2011,(27):50-50
本次展会上,特色食品、中医药品倍受采购商和消费者青睐。这些产品正是凭着“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特质而受垂青。  相似文献   
375.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于情境的追求日益加剧,认为教学必须创设情境。不可否认,许多思品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但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过滥、过度、过于平庸或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思品课堂。于是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如何去追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呢?一、情境创设有效性的误区1.无效情境:哗众取宠为哪般?[案例]这是七年级上册"我们的姓名和名誉"。上课伊始,教师安排了一个"直击主题"的游戏情境——"话说姓名"。教师刻意让全班54  相似文献   
376.
"习得无助"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多次遭遇失败后所表现出来的怀疑、否定、沮丧的态度以及遇到挫折后所表现出来的退缩、绝望、放弃等现象。其实,"习得无助"现象在思品  相似文献   
377.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文规定的统一的商品包装、装潢判断混淆的标准,法官在判决时往往根据各自的标准进行判断,导致了判定标准、判决理由、判决结果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对实际判例进行简析,希望能建立我国判断商品包装、装潢混淆可能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378.
宽容作为伦理范畴,具有重要的经济学意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宽容是人类的一种行为,付出宽容行为人的收益往往小于行为的成本,所以,宽容是一种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稀缺物品。从经济学功利理论的角度看,人都具有"经济人"属性,这就决定了在宽容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等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宽容就会大行其道。要增加宽容的供给,就应该建构以"经济人"假设为逻辑起点、以成本收益制约为核心的宽容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379.
专利一向是各大汽车厂商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但2013年年初的"奥迪公司诉观致公司"系列案件又将各大车企的目光聚焦到了车型商标之上。面对德国和瑞士两份截然不同的判决,我国民族车企要采取怎样的对策,我国在车型商标上又应当采取怎样的司法政策呢?通过对车型商标的性质及显著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引入"家族商标"理论,对有关车型商标混淆进行判断,能够为我国可能发生的车型商标诉讼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80.
经营者对商品条形码所享有的专用权是应受法律保护的民事权利.如何理解当事人所拥有的条形码使用权的性质,能否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侵犯条形码的行为进行规制,如何确定条形码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数额是解决类似案件的关键.在相关案件中,条形码是否属于商品标识,被告是否使用了原告的条形码,使用行为是否给原告民事权益造成不良影响,是否造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的混淆是应予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