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13篇
中国共产党   514篇
中国政治   669篇
政治理论   152篇
综合类   2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苏东剧变与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泛滥是苏联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的主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因素。社会民主主义是反对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的。但是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决不能放弃。在处理同各国社会党、社会民党的关系时,应该把不同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应该把意识形态问题与党际关系区分开来。在讨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时,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2.
我国理论界社会分层理论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我国社会分层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五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是阶级分层阶段;1957-1978年是政治分层阶级;1978至80年代中期,政治分层又向“客观的阶级结构”回归;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我国社会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大讨论,90年代至今,我国分层研究分析模型具有了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本质内涵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本质内涵,必须从阶级与政党、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三个大的范畴思考,紧紧扣住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去认识、去把握。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经济利益和政治权益的任务就更加突出。由于工人阶级在我国处于领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维护两个利益的高度统一,即:工会履行基本职责必须在有利于共产党执政兴国、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大框架下运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大原则,…  相似文献   
144.
近期,垦利县卫生局邀请人大代表担当社会监督员,通过四个方面抓好行风建设和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主要措施有:一是规范行医行为。开展医疗市场清理整顿,清理无证行医,对不具备资格的医疗场所进行取缔,对各医疗机构医师执业活动进一步规范。二是严格执行卫生部八项纪律和八项服务承诺。各医疗机构取消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检查及其它医学检查等开单提成。同时,不准医务人员通过介绍病人收回扣和提成。  相似文献   
14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党的影响力。”这一理论对于我们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和扩大党在现阶段的群众基础 ,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一、正确认识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作用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国的所有制成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些变化又带来了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 ,同时又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1 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变化之一 :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46.
147.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与邓小平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密不可分的:首先,邓小平关于知识分子和阶级斗争的新理论,突破了传统的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依靠力量;其次,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和流动,大大增加了我国社会结构的弹性和社会活力;再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为协调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利益矛盾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力地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48.
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阶级性,保持党的先进性是增强执政基础的根本。坚持党的阶级性,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弄清党的性质,党的先进性与党员社会成分的关系,要弄清人们的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要弄清吸收其他阶层的人入党会不会改变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要弄清我们党与"全民党"的界限。新形势下在阶级、阶层问题上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增强执政基础的关键。研究阶级、阶层变化的基本态势与基本趋势的核心是:在社会阶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调整政策,以巩固原来的阶级基础,拓展新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好地实践"三个代表",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9.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强调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因为党的阶级性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依托,群众性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点,阶级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是"三个代表"要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5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它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是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我国国内经济成分、阶级阶层、思想观念的新变化,党情的新变化,对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