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6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宾语 《法治与社会》2008,(11):32-34
一根贿藤上结出一堆腐败的瓜 2006年4月,安徽省检察院成立专案组,查办土地领域的渎职犯罪。4月10臼,根据举报,曾担任肥东国土资源局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办公室主任的黄世明、副主任张传伙被传唤到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一起非法土地交易如何变为合法土地倒卖后牟取巨额差价的内幕也随之揭开。  相似文献   
132.
渎职犯罪和侵权犯罪虽然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犯罪,但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也同时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因此具有渎职罪所侵犯客体的共同特征,因此我们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部分犯罪和渎职犯罪合二为一,成形一个专属概念——渎职侵权罪。  相似文献   
133.
关于渎职罪徇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修订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中共有 1 3条 1 7个罪名把徇私直接规定在罪状中 ,对徇私的法律理解和法律适用是一个较为复杂、争议较大的问题 ,也是渎职罪认定中的难点。笔者认为徇私作为刑法规定的某些渎职犯罪的罪状特征和加重处罚的根据 ,因而既是构成某些渎职犯罪的法定或者酌定情节 ,也是行为人实施渎职犯罪行为的犯罪动机。准确把握徇私的上述特征 ,对于具体认定一些具有徇私情节的渎职犯罪和正确的适用刑罚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徇私的客观特征(一 )徇私的客观构成特征《刑法》第 3 97条第 2款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 ,犯前款…  相似文献   
134.
今年是我国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30年来,反渎职侵权工作作为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不断强化反渎职侵权工作职能,始终坚持以办案工作为中心,依法严肃查办国家工  相似文献   
135.
1997年刑法修订之后,渎职犯罪的罪名较之以前有所增多,但是在实际办案过程中,有关渎职犯罪的许多新罪名在一些地方从未或者极少适用,处于事实上的休眠状态.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负责人介绍,"商检徇私舞弊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放纵走私罪"等20多个新罪名,每年每个罪名在全国也就两三个涉案人员.  相似文献   
136.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决策。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的工作体现出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开始系统全面地落实改善民生的理念和政策,突出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发展的理念。2008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要下大  相似文献   
137.
渎职犯罪的本质是权力与责任脱节,导致权力的失用或滥用,与一般经济犯罪相比,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往往更为严重和恶劣。因此,对渎职行为的事后查处固然必要,但沉重的代价要求我们必须把眼光前移:预防为先,努力从源头上遏制犯罪。本文拟从分析渎职犯罪的心理诱因入手,探讨对渎职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38.
通常认为,检察机关查办渎职侵权案件存在"发现难、查处难、处理难,阻力大",即"三难一大"的问题,导致检察机关查办渎职侵权案件不多.正确认识查办渎职侵权案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也是寻找破解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9.
当前反渎职领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渎职犯罪危害十分严重,二是对渎职犯罪的处罚量刑偏轻,或说轻刑化.根据传统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理论和我国<刑法>第5条(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的精神,刑罚的一般原则是.刑事处罚的轻重要与危害后果的严重性成正比.很显然,这条刑罚原则却在渎职犯罪领域没有得到应有的贯彻执行.那么,为何会出现渎职犯罪的重罪与轻罚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又在何方呢?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做一初步解答,以期对相关司法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0.
苏丹 《海南人大》2007,(10):36-38
一、关于渎职犯罪的社会危害认识问题 2006年7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1999年《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实施以来发生的法律修改、新法规出台和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重新颁布了《关于渎职陵权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立案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