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65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一、民事检察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民事检察监督权是检察权的一部分。检察权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由刑事案件侦查权、批准和决定逮捕权、公诉权、立案和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民事审判监督权以及行政诉讼监督权等权力组成的  相似文献   
162.
现行《刑法》将渎职罪单列一章,把渎职犯罪的主体严格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法学界、司法界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个概念一直存有争议,鉴于此,亟需从立法、司法上予以修正或解释,以解决实践中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3.
一、当前查办渎职罪案件遇到的主要问题(一)《刑法》关于渎职犯罪的主体限定,使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类似行为无法被追究现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规定的具体化,较多地照顾到了渎职罪的细化,应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但是.南于缩小了渎职罪的主体范围,将渎职犯罪的主体严格限定为困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4.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职责为主要标准判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渐取得共识。结合有些具体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主体认定问题尚须进一步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5.
刑法上的偶然因果关系是指两个必然因果关系交叉而形成的“前因”与“后果”之间的关系,其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其只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一个条件。对于渎职犯罪的偶然因果关系,更具有特殊性,认定时更要慎重。  相似文献   
166.
《党风建设》2001,(7):16-16
(一)滥用职权案:1.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二人以上,或者轻伤五人以上的;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二十万元以上的;3.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的;4.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5.其他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6.徇私舞弊,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相似文献   
167.
一我国刑诉法第 4 6条规定 :“只有被告人供述 ,没有其他证据的 ,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没有被告人供述 ,证据充分确实的 ,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我国渎侦工作由于过重地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即初查立案后接触犯罪嫌疑人 ,然后以供述为线索再收集其他证据 ,如果有出入 ,再继续讯问对证 ,使一些已经立的案件陷于被动。这种供—证—供式侦查模式与高检院提出的加大渎职侵权检察力度的决定精神不相符。可以肯定地说 ,由供到证式侦查模式是一种比较落后的方法 ,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随着人权观念的增强及渎职侵权犯罪日益…  相似文献   
168.
为加强办案协作,积极查办影响世博会有序筹办和正常运营的职务犯罪,坚决查处涉及世博会的重大安全事故、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沪苏浙三地检察机关将加强办案协作。2009年12月15日,三地检察机关签署了《长三角地区检察机关将强协作,维护上海世博安全的工作意见》。  相似文献   
169.
吴贻伙 《江淮法治》2008,(18):26-27
安徽省蚌埠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刘国华涉嫌滥用职权、受贿一案,7月11日在繁昌县法院审理,由于刘国华案件与曾任蚌埠市副市长的吴洪明受贿、滥用职权案(已开庭)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在安徽省检察机关所查办的蚌埠市土地系统渎职犯罪窝案中,刘国华又是其中的“关键”人物。所以该案的开庭审理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0.
金炫宇  吴啸 《法制博览》2014,(2):160-161
渎职犯罪"损失"认定在目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本文从渎职犯罪"损失"的内涵和外延出发,了解渎职行为产生"损失"的原因,并且对渎职犯罪中损失种类以及"损失"的期限计算进行研究分析,希望以后在渎职犯罪案件的查处中能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