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篇
法律   47篇
中国共产党   1089篇
中国政治   615篇
政治理论   98篇
综合类   1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斯诺的著作<西行漫记>的封面上,有一张红军小号手的照片.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红军形象.可照片中的红军战士到底是谁?是在什么时间、地点,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是谁留下这宝贵的历史瞬间?这些都鲜为人知.我们在举办"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革命文物"陈列时,陈列了这照张片,可照片的说明,只能用"抗战之声"或"西征红军在宁夏"这样很简单的文字.当参观者问起这张照片的详情时,我们却不能回答清楚.这就促使我们要下决心调查清楚这张照片的详细情况和当时所发生的历史事件.通过对红军西征和在宁夏的革命活动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弄清了这张照片产生的时间、地点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32.
大宁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南麓,境内沟壑纵横,高山耸立,易守难攻。抗战初期的1938年2月,中共大宁县委成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壮大革命力量。同时,配合县牺盟分会,建立抗日武装,组建抗日群众团体,使大宁县的抗日救亡群众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极大地孤立了反动顽固势力。大宁境内有两个黄河码头,马头关和平渡关是天然的渡河良港,这里水面开阔,水流缓慢;渡船平稳,波浪不惊。前方急需的兵员、军用物资从这里源源不断运过。国统区的爱国学生和进步人士也频繁从这里前往延安。1937年11月4日,太原失守前4天,阎锡山退守晋西南,计划驻军大宁。为此,阎锡山曾…  相似文献   
33.
梁杰 《党史纵览》2005,(6):13-15
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和诗人.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于戎马倥偬之间,写下了几十首诗词.这些诗词不仅显现了他崇高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世界,而且记录了新四军在抗战中的重大活动,堪称新四军抗战史诗.  相似文献   
34.
东北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然仍仅限于东北地区,还不完备,但对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推动东北抗战的发展和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尤其是它的形成与发展,历经曲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探索为后来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可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最早形成和实践是在东北。九一八事变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迅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民族矛盾异常尖锐,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地主、军阀、官僚等社会各界都产生了强烈的抗日要…  相似文献   
35.
井人 《湘潮》2005,(7):31-35
被人称为“悲剧战将”的陈光,红军长征结束后接替林彪出任红一军团军团长,抗战初期又接任林彪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代师长,而且一代就是5年。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陈光过早地从历史舞台上坠落下来,被湮没在时光的流逝当中。历史终究是不可随意抹去的。陈光于中国革命立下了不容否定的功绩,在抗日战争中,他是一位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骁将。  相似文献   
36.
抗战时期,上海局势异常复杂与特殊,但上海抗日救亡运动却风起云涌并深入持久向前发展,与此同时,党在上海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到抗战胜利时,共产党已成为上海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力量。这一时期上海党组织领导能力的重大提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7.
吴藕珍 《世纪桥》2005,(8):30-33
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八百壮士.四行孤军”.是中华民族顽强抗日的不朽传奇,彪炳史册。1937年的上海,日军铁蹄来侵.中国军队奋起抗战。10月26日.为掩护大部队撤退.谢晋元团长率领官兵.死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数百名铁血战士,激战四天五夜.以寡敌众抗击日军上万人,击退日军十余次进攻.毙敌200余人。  相似文献   
38.
任学丽 《党史文苑》2007,2(12):23-2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日军很快便将重庆锁定为其战略轰炸的主要目标.日军轰炸彼时的重庆,具有非常明确的战略意图,那就是"以炸迫降"、"以炸迫和".对这一意图,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39.
合一 《党建文汇》2005,(9):47-47
1942年,应英国政府邀请,中国远征军第一次为保护滇缅公路出境作战。由于英军的背信弃义,临阵逃脱.终于兵败缅甸,大部队撤往印度。日军精锐之师第56师团一直进犯到怒江边,企图从中国抗战的大后方给中国军队致命一击。为扭转国内抗日战场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在美军的配合下,1944年5月,由著名抗日将领卫立煌上将统率的20万中国军队越过怒江向对岸的日军发动反攻。日军进行了最疯狂的垂死挣扎,其中的松山攻坚战、  相似文献   
40.
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蒋介石作为掌管国民政府党政军大权的核心人物,他的对日外交思想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对日外交决策和军事决策。这期间蒋介石的对日外交思想主要表现为“抵抗中求和平”、“抗战外交”、“和谈外交”,其外交思想反映了他既战既和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