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9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1篇
法律   472篇
中国共产党   388篇
中国政治   582篇
政治理论   176篇
综合类   2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80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规则是UPOV1991新规定的内容之一,也是UPOV1991应对生物育种技术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通过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规则,UPOV1991将品种权保护范围延伸至受保护品种的实质性派生品种,既强化了对原始品种育种者利益的保护,减少了植物育种创新剽窃的发生,也实现了原始品种权人与实质性派生品种权人的利益平衡.研究实质性派生品种保护规则,对于中国决定何时加入UPOV1991,如何在生物育种技术背景下激励育种创新能力的提高,确保中国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2.
我的孩子离升初中还有三年,但周围的朋友不断地向我们灌输小升初的经验教训。北京的小升初是个不亚于滑铁卢的大战役。我们不得不开始为孩子上什么样的中学纠结了。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父亲  相似文献   
63.
李向平 《南风窗》2013,(2):90-92
当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一旦成为国家权力继续存在的主要方式之后,就不可能再度回归到由意识形态信仰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之中了。当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再转型、再变迁。国家权力、经济发展、社会运作等模式,均需一个更深入的改革与开放。在此背景下,不同社会力量都在寻找各种思想资源,以论证自身的改革话语——有向中国传统寻找思想资源的,一些人诉诸"新民主主义",另一些人诉诸传统的"儒家宪政主义";向西方寻求思想资源的群体更多,包括民主派、经济自由主义者、新左派、民族主义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些充  相似文献   
64.
黄瑶 《党史博览》2012,(11):20-23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毛泽东所写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自1989年以来,对如何解读这一首诗争议一直不断,至今也没有停息。概括地说,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此诗有批林彪的意思,虽然写于1963年底,但可能在"九一三"事件后,作了修改;第二种则认为,此诗写于1963年底,不包含批林彪的内容。笔者持第二种观点。  相似文献   
65.
为了纪念创刊90周年,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于2012年第1期以"思想的冲突"为题,用专刊的形式重新编排发表了曾刊发过的20篇文章,外加两篇新文章。本文是主编吉迪恩·罗斯(Gideon Rose)为该专刊所撰写的导读性文章。在文章中,罗斯指出,当今世界的危机是真实存在的,它们更多地与政策而不是原则有关。与混合经济相互支持的自由民主的战后秩序解决了现代性的主要挑战,调和了民主与资本主义。现在的任务是使制度重回轨道。  相似文献   
66.
王丽丽 《人民司法》2012,(23):68-70
一、甘肃地区家庭暴力现状家庭暴力是家庭冲突的一种极端方式,是破坏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毒瘤,是一个久治未愈的社会痼疾,其危害之大、不言自明。据全国妇联调查,中国2.7亿个家庭中,30%存在着家庭暴力。因家庭暴力每年有10万个家庭解体。甘肃地区由于经济和文化都较为落后,因而,甘肃地区的家庭暴力问题更为突  相似文献   
67.
萧功秦 《人民论坛》2012,(28):42-44
中国改革陷入了路径锁定状态。如何克服这种困局?关键就是要对激进与保守的政治观予以理性地反思,超越保守与激进的两极思维,摆脱由此造成的路径锁定状态近年来,中国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矛盾,腐败  相似文献   
6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十七届四中全会重申,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9.
文章借着对近代以来的《论语》注疏的寻究,结合"中庸"范畴对《论语》"季氏"篇"生而知之者,上也"章义理做了一番深入辨析,并将由此导出的见解引向常被置诸"生知"主题之下的其它章句——如"阳货"篇"性相近"章、"述而"篇"我非生而知之者"章。文章指出:(1)"生知"者是孔子为了督促"学知"者、"困学"者、"困而不学"者孜孜以学而作的一种悬设,"学知"、"困学"、"困而不学"所指皆非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的学习态度。(2)"性相近"之"性",乃"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而非"气质之性",亦非"兼气质而言"之性者,它意味着从"气质之性"这些与生俱来的性状那里被觉悟到并拣择出来的"人皆有之"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亦意味着对"心"的种种善端的觉悟、拣择、扩充,它是一种以"仁"为价值归趋的性向。(3)孔子"非生而知之者",其"信古"、"好古"或在生命化的讲习的义趣上,或在范本效仿的义趣上,无论是哪一种"信古"、"好古",其宗趣皆在于学"为仁"、学"为人"。"学"以"为仁"而"为人"是隐贯于诸章之间的一种真切而灵动的义趣。  相似文献   
70.
中国现代留日诗人借助异域求学的新视野,感受日本自然风光与文明景象,洞察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与政治风云,笔下的日本形象是审视日本社会的一面明镜。在"他者"的形象背后,隐藏着自我的诸多精神特质,表现为由潜在层面的苦闷向纵深显现的迷狂心理的发展,继而引申出亲善与憎恶的双重对立的情感维度。这些心理与情感因素构成了中国现代留日诗人的主体意识,它既是接受与生成日本形象的一种机制,又是保持自我与"他者"互动关系的媒介和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