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38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31.
张刃 《海内与海外》2012,(12):20-23
1943年前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地处中原的河南不仅是抗日前线,而且遭受水、旱、蝗、汤四灾之害。前者是天灾,而后者却是人祸,指的就是时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号称中原王的汤恩伯。1942年秋,张高峰从抗战中西迁乐山的武汉大学毕业,被重庆大公报派往中原任战地记者。从1942年冬到1944年夏,  相似文献   
432.
张高峰是1943年7月到黄泛区采访的,此时距黄河决口已经过去了五年,但沿途仍见难民络绎不绝,扶老携幼,饥困欲倒,有的推着独轮车,搬运他们唯一的“财产”——吃饭用的锅碗。走不动的老弱妇孺,就以河堤为家,搭起草棚住下,他们希望水退了,早一点回到自己的家。张高峰写道:  相似文献   
433.
2008年1月份,我国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冻、雪灾、旱灾和地震为主。据统计,2008年1月份全国受灾人口14095.2万人次,死亡60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含铁路公路滞留临时救助人口)175.9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277.2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776.7千公顷;倒塌房屋22.3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38.5亿元。  相似文献   
434.
6月8日至14日,我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率领的考察组到甘肃省地震灾区考察灾情和灾后重建工作。6天行程,两千五百公里,先后到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康县、文县、武都区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察看了14所学校、15所乡镇卫生院、11个行政村的受灾情况,沿途慰问受灾群众,了解灾情。并就灾后重建工作进行了座谈商讨。  相似文献   
435.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3):6-9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获取受灾地区准确的灾情信息,是进行救灾决策部署的重要基础,而高分辨率遥感等科技手段在灾情信息收集、灾情分析评估等方面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紧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震后108分钟遥感飞机即飞往灾区开始执行灾情遥感监测任务,震后9小时即通过网络实施数据共享,震后24小时内,将灾情分析报告上报决策部门,为灾区的抢险救援提供了宝贵而有力的数据与信息支持,为  相似文献   
436.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发生频度高,分布范围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自然灾害呈现出极端气候事件频次增加、损失加剧、灾害连锁反应、多灾并发等特点,灾害形势日趋严峻,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日益突出。据统计,1990-2012年间,中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0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437.
《中国减灾》2014,(7):28-31
每当重大灾害来临,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即进入“应急业务”模式,保持应急值守状态,跟踪灾情信息报送管理,及时评估灾害风险并发布损失预警,开展灾情遥感监测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为启动预警响应、应急响应(或调整应急响应等级)提供决策支撑;灾情稳定后,通过现场调查(核查)、综合评估等多方法开展恢复重建需求评估,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决策支撑。面向救灾决策者和社会公众,中心及时提供灾情信息、遥感监测以及综合评估等产品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