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83篇
世界政治   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86篇
中国共产党   378篇
中国政治   720篇
政治理论   48篇
综合类   4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汉 《中国残疾人》2006,(10):28-28
2006年9月15日,由中国特奥会、四川富临集团、人民网、十艺善缘书画艺术中心联合发起的“富临与特奥同行——十艺善缘书画爱心之旅”从人民大会堂启程。参与本次爱心之旅的是我国12位著名的残疾人书画家,目的是宣传特奥事业、宣传2007年上海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展示残疾人风采。“十艺善缘书画爱心之旅”从北京出发,第一阶段途径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到上海,第二阶段途经河南、陕西、山西、四川、贵州。书画家们将在上述地方和当地的残联组织、地方书画家开展爱心活动,进行义画、义卖等活动,用“以艺结缘,以爱感恩”的理念去传播艺术…  相似文献   
12.
王文波 《法庭内外》2007,(12):49-52
2007年10月的一天,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少年法庭的法官们来到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司法所.对被判处缓刑的张立(化名)进行回访。在司法所.法官们向负责对张立进行矫正帮教的工作人员了解小张的表现.听取了小张的个人汇报,并详细询问了张立在缓刑期间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面对法官,  相似文献   
13.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给站在身边的老人让座,没想到竞被老人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学生再次请老人坐下,又被拒绝了。年轻人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尴尬,嘴里嘟哝了一句:“你摽我呀”(当地方言,即“你耍我”之意)谁知老人竞将“摽”听成了“嫖”,扬手便打了年轻人一耳光.还气愤的说:“我活了70多岁.一辈子清清白白。还从来没有人说我嫖过呢!”小伙子的嘴被打出了血。牙也有一颗被打松了,他很是伤心:“我只是说了句口头语.不是你说的这个嫖呀!我不是在骂你呀!”老人大概也觉得有点冒失,掏出了200元作为赔偿,但拒绝道歉。(据M《时代快报》)。  相似文献   
14.
活动组织:上海建桥学院管理系第二、第三联合党支部活动 参与对象:第二、第三联合党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活动 前期准备:1、召开筹备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2、与皖驻沪奉贤区青村镇简易学校联系,并赴实地共商活动有关事宜。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爱心激荡的故事:江苏省无锡市一位摄影爱好者在采风时偶遇一个长着美丽大眼睛的4岁女孩。让他感到震惊的是,这个可爱的小女孩是个聋儿,而且她一家都是聋哑人。他将女孩的照片发布到一个摄影爱好者聚集的“色影无忌”网站,想通过网络为孩子提供一些帮助。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在短短一个多月里,竟发生了一个传奇般的故事,女孩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人公李枫是抚顺市公安局新抚分局国内安全保卫大队大队长。14年前,身患血癌的他便开始了与死神的一场特殊的竞赛。成功战胜了死神的李枫用积极乐观的精神诠释着生活的意义,并默默地资助着那些更加需要帮助的人们。  相似文献   
17.
<正>媒体一味追求新闻效应,本应该受社会赞扬的爱心大使,如今却背负了不实的恶名。这之中,到底是谁在扮演双面人的角色?不久前,《南方周末》登出了一组以《双面‘艾滋妈妈’?》为总标题的关于张颖的特别报道。这组总共三篇的“重稿”占了整整两版,编辑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虽然作者一开始就声明文章无意拷问人心,还在标题上打了个问号,但是文章目的是显然的,因为它字里行  相似文献   
18.
“仇富”这个话题,这几年每年都要被反复提起。据说,时下社会上有一种“仇富”思潮,一些穷人或亚穷人都隐隐含有“仇富”心理,见了富人就恨得牙根疼,就想“共其产”,分其钱。所以,不少经济学家评论家都在写文章教育众人不要“仇富”,最近,北大经济学院的林毅夫教授又接连几次公开撰文就“仇富”问题开导大伙,苦口婆心,不厌其烦:“仇富”确实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能任其滋生蔓延。  相似文献   
19.
竺新原 《台声》2006,(4):74-75
刚完成到中国大陆进行“民族之旅”的台湾知名人士王建煊先生,在此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又进行了两次“爱心之旅”。分别在安徽、山东两省,行程数千里,过江跨海,深入建在穷乡僻壤的6所爱心小学参加落成典礼,还对10所贫困小学考察。王建煊虽已68岁,但身体建硕,精力充沛,面带微笑,目光坚定。我想这与他经常进行“爱心之旅”有莫大的关系。主张“教育是高尚的慈善事业”王建煊先生对受教育将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深有体会。他虽出身清苦,但在艰苦的环境下仍坚持完成大学学业,在1965年又以高分考取台湾政治大学第一届财经研究所读研究生。1970年夏,…  相似文献   
20.
谈悦 《人事天地》2007,(5):47-48
最近从报上获悉,江南名医孙兆生主任为弘扬中华医术,莅临南宁奉献爱心。期间他用自创“同松器手疗法”为邕城多位病患治好了疑难杂症,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为了一睹名医妙手回春的风采,笔者来到了孙主任在南宁的临时住所。我们看到,孙主任尽管已过花甲之年,头发却依然乌黑发亮,脸上也总挂着一抹笑。在孙主任的房间里,挤满了前来就诊的病患,当他们听说笔者是来采访孙主任的,纷纷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孙主任和他的“同松器手疗法”,言辞里满是感激和敬佩。那么,孙兆生和他的“同松器手疗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魔力”呢?让我们一起探究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