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主攻方向,明确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发展现代农业,对楚雄彝族自治州来说,就是要落实强农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注意整合农业资源,加强对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政策措施落实工作的督促检查,真正实现项目、资金、工作重点向农村倾斜,各方面协同配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52.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各级党委、政府最重要的历史责任,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进步水平的最重要指标。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很强的关联度,二者既互相推动,又互相制约,但又不能完全等同、完全替代,各自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物质条件,社会和谐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深刻地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53.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官员们的官德。一个地方或单位领导者人品低劣、人格低下,那个地方一定是不可能营造和谐环境的,相反,领导者品格高尚,官德优良,那里共建和谐就有了亲和力。  相似文献   
54.
王天玺 《创造》2011,(3):74-77
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形成既取决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又取决于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前者是形成文化产品需求的物质条件,后者是形成文化产品需求的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55.
金义华 《世纪行》2009,(3):27-27,30
民生问题,是我们党和国家始终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水是保证民生的重要基础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长江流域水污染逐年加剧,已经影响到了沿江城市的饮水安全。尤其是2003年5月三峡成库后,因水位升高,流速变缓,自净能力下降,库区水域防污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56.
《天津支部生活》2008,(8):61-61
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文化权益的获得、文化生活的丰富已成为当代人幸福感的主要方面。杨剑龙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从保障文化权益的角度看,现代人的幸福感应该包括如下几方面:第一,获得文化教育的权益。在崇尚教育的社会中,每一个公民应该自觉地加强文化教育,在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5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民政部门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筛选、编辑了一组稿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探讨民政工作如何配合、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期引起广大民政工作者更广泛的讨论和更深入的思考,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新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58.
面对实现理想进程中的具体问题,房山区教委的原则是困难不上交、压力不下放到过房山山区的人都会吃惊地发现,在深山里新建的学校不仅物质条件不逊于城镇学校,教师也配备齐全,一改人们普遍认为山区学校只能  相似文献   
59.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不过物质条件的满足却难以掩盖精神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使得很多人感到了心理压力,常常出现做  相似文献   
60.
禾刀 《新湘评论》2012,(15):61-61
读彭学明的《娘》一书,不禁被“我”的母亲那无时不在的强大母爱磁场所吸引,这分明是作者一段刻骨铭心的忏悔史。 “我”的母亲有着怎样一副面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艰苦岁月里,为了带大几个子女,母亲不得不四度嫁人。然而,每一次改嫁,都没给她带来命运的逆转,饥饿的困扰始终如影随形。在家外,她要遭受如芒刺背的目光。在家里,由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