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0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鲁兵 《新东方》2008,(4):15-17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海南迎来了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从理论上进行提炼升华,进一步探索海南特区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性,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海南提出的新要求、抓住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加快海南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2.
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创办和建设25周年。25年来经济特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建设经验。厦门市委在领导特区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紧紧围绕当前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综合需求,追求特区发展成果的社会共享,从经济科学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兼顾阶层利益、提升人民生活综合质量等方面扎实推进厦门特区建设,让人民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63.
周国升 《创造》2006,(7):32-33
在2006年7月3日召开的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上,昆明市委常委、东川区委书记高德明代表东川区委、区政府汇报工作。高德明总结了特区建设两年来的主  相似文献   
64.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24-25
2006年7月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主持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并作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东川再就业特区的决策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三次会议,其中有两次是在东川召开  相似文献   
65.
《中国监察》2012,(1):7
2011年12月26日上午,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庆祝大会在厦门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出席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来取得的成就。他说,厦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  相似文献   
66.
《人事天地》2012,(3):64
自2010年被列为江西省人才发展管理改革试验区以来,共青城市积极探索,创新引才方式,推进省级人才特区建设。去年,全市人才总量新增30%。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最年轻的县级市,共青团中央将国内唯一一个"全国青年创业基地"  相似文献   
67.
重视做好人才工作,是党和政府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组织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键就是要在人才工作上有所作为,在“人才特区”建设上有所突破,为转型跨越率先崛起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近年来,兰州市坚持人才战略优先布局、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市现有各类研发机构近70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高等院校30所,“两院”院士19人;各类人才约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5%,每万人拥有人才1380人,高于甘肃省平均水平;市属人才约25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55.56%。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60.03亿元,增长15%。当前,兰州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举全市之力,开展“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率先在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三个重点区域先行先试,在人才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创业环境打造上打破常规、大胆突破,通过3—5年的努力,把试点区建设成人才智力高度集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在全省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西北人才高地。同时,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济区三个试点区结合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实际需要,突出特色,各有侧重,分别建成人才综合管理改革的试验区、人才创新创业的示范区、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的先行区。  相似文献   
68.
69.
2011年3月,中组部等15个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协同北京市联合印发了《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启动了人才特区建设。那么,什么是人才特区?为什么要进行人才特区建设?人才特区建设有哪些做法?迄今为止有哪些成效?人才特区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70.
本文综述了特区建设三十年来,厦门市商品流通领域改革和流通方式转变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已形成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格局,分析了厦门市商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厦门商业经济进一步繁荣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