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48篇
中国共产党   163篇
中国政治   237篇
政治理论   81篇
综合类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21.
百年奋斗历程铸就中国共产党鲜明的优秀特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发展形成了集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特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特质、价值旨归的人民性特质和勇于革新的先进性特质于一体的优秀特质。这些特质作为中国共产党独有的政治品格,成为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深层原因,成为党为什么“能”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重要“密码”。站在新的更宏阔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宝贵经验,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好、发展好党的优秀特质,做好党的优秀特质的新时代注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622.
吴凯 《探索》2022,(4):13-26
人类文明新形态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将中国道路、中国治理、中国价值内嵌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形态的创造过程,并以文明形态的适应问题、实现问题、发展问题为切入点,深刻回答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社会主义”的文明性、展现“现代化”的中国优势、凸显中国“文明”的主体性,具有丰富且深刻的内涵特质。以理念观照为立足点,中国道路的文明逻辑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密码,中国治理的文明场景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格局,中国价值的文明内核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选择。从表达路径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叙事来看,需要用世界图景映现中国故事以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理论蕴含,用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故事以增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国际认同,用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以提升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叙事的作品质量。在讲好具有世界意义的社会主义文明故事的同时,为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选择,谱写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和谐篇章。  相似文献   
623.
姜利标 《新视野》2023,(4):54-62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体制改革的深化推进,如何建构兼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已成为当前国内社会学界面临的紧迫议题。作为一门具有思想渊源的实践社会科学,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自然离不开对该学科自身发展脉络的关注。因此,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共同体采取内在反思性认知立场,从学科知识生产的特质理念、学科延续过程中的发展性危机以及学科知识生产的潜在规则三个层面获取启发性经验,在差异分歧性共识的基础之上,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生产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624.
王月清 《群众》2022,(5):21-2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标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特别是着眼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根脉和精神特质,彰显了它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深层关联。  相似文献   
625.
人与劳动相斥产生以资本为逻辑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人与劳动相同产生人民至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见人民特质成为中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涵的人民特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当中。一方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从人民性、民族性和世界历史性三重维度出发,阐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逻辑。另一方面,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价值导向,以人民成为最终的评判者,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626.
通过系统性文献梳理,发现自从“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以来,学术界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特质、运作机制和推进路径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确立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整体思路,也突破了规范性民主与治理性民主的界限,还丰富了民主的形式和内涵。然而,目前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还存在概念不统一、内涵阐释重规范轻治理、案例和实证性不足、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问题。今后要从概念统合、外延拓展、内涵新释、案例研究、影响因素发掘、指标体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627.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力量,其孕育和涵养于城市建设发展的伟大实践,又滋养助推着城市的建设发展。6年来,雄安新区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初显”,数千名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新区规划,数百名优秀干部投身新区建设,一个个建设奇迹不断创造,一个个奋斗故事不断书写……正是他们的日夜奋战让一座崭新的“未来之城”正在拔节生长,雄安人特有的精神特质也在破茧、萌发。  相似文献   
628.
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青春特质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基因密码”,也是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实现长期执政的内在力量,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根植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对无产阶级政党与青年关系理论的继承发展。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熔铸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对百年党史所蕴含的青春动力的延续传承。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的青春特质发展于党的自我建设中的革新特性,是新征程上开创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29.
文魁 《前线》2023,(3):21-24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特质体现为模式特质、标准特质和道路特质三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模式特质表现为:人民至上的宗旨、远景蓝图的引领、事前的战略规划和对市场的自觉把控;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准特质表现为:推动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特质表现为:坚持党的领导、自主发展、自觉发展以及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丰富多彩,集中表现为多元一体、包容开放、规制有序。中国式现代化特色与特质的有机融合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630.
蒋国宏 《唯实》2022,(12):92-96
谭峭是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思想家,著有《化书》一书。全书共分六卷,分别为“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谭峭重视节俭,并形成了丰富的俭啬思想。对此,学界尚无专文考察。与中外众多思想家相比,谭峭的俭啬思想具有视角的多维性和内涵的丰富性、价值地位的崇高性和作用领域的广泛性、来源的多元性和思想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